本报记者 陈 海
又是丹桂飘香时,第39个教师节如期而至。这是属于人民教师的光荣节日,是属于每一位守护“三尺讲台”筑梦人的节日。肩负筑梦人的使命,一大批优秀教师在不同的教育领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耕耘奉献,用爱与坚守诠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均衡,形成了鲜明的区域教育比较优势,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在省政府对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目标考核中我市连续多年领跑。2022年,市教育局荣获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6项,全市教育系统荣获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91项。
立德树人载体不断丰富。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深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四大工程”和红色基因传承“十大行动”,积极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建成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个,持续开展大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年参与师生6.8万余人次。强化体育教育,扎实开展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篮、排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全市体育课开课率、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率和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确保率均达到100%,高质量完成2023年体育中考和高中体艺特长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工作,开展田径等校级、县级、市级选拔联赛,高质量承办全省中学生足球联赛。丰富美育内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广泛开展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构建以音乐、美术等课程为主,以拓展书法、篆刻、舞蹈、戏剧(戏曲)等美育课程为辅的美育课程体系;开展武术、书法等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推进“艺教协同”创新发展。突出劳育实效,坚持将劳动教育内容列入学生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建立木工活动坊、陶艺工艺坊、巧手编织教室和橡皮泥工艺教室等劳动实践活动室。(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