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4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4年07月04日
“党建+产业”助推有机农业形成增收新品牌
—— 甘州区党寨镇有机蔬菜产业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途径

□ 杨 俊

“同样的耕地面积,同样的物理空间,为什么甘州区党寨镇有机蔬菜换来的增长空间大不相同,附加值远远高于普通蔬菜”,这是市委书记卢小亨在全市党建引领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议上的灵魂拷问。“究其原因,是党建引领的力量,是改革赋能的动力,是现代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党寨镇紧紧围绕创建“一高地四区”目标任务,把有机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有机蔬菜产业链党委为平台,深化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富裕了群众口袋,兴旺了乡村产业,治理了面源污染,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过程中,丰富了新途径,拓展了新空间。

党建引领产业趟出“新赛道”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党寨镇是蔬菜大镇,年均蔬菜产量达30万吨,约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但蔬菜有规模没有特色品牌,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常常是种啥啥难卖、卖啥啥不值钱,老百姓的种植风险越来越高,加之长期单一的种植结构,土壤板结化和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全镇再没有连片的一般耕地支撑大规模设施农业建设。

如何跳出蔬菜产业“以量取胜”的初级阶段,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让群众持续增收,在产业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子,成为摆在基层党委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要解决沉重的负债包袱,我们村的产业必须有特色和品牌,再不能押宝式种植,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换届后的支部班子在困难面前统一了思想,村党支部一班人主动担当、大胆探索,与乡亲们拉家常、问需求、听建议,组织骨干力量赴深圳、云南等地学习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最新市场行情,解放了思想,也增添了动力。“山沟沟里能种出有机菜,我们这么好的地、这么好的水也一定能!”说干就干,党支部流转400亩土地,带领党员群众先行先试,在半信半疑中探索前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着石头过河。

经过了难熬的认证期,度过了最艰难的阵痛期,2023年秋,第一批有机娃娃菜大获成功,每颗菜均价达2.8元,亩产值达2.5万元,马站有机娃娃菜卖出了天价,乡亲们奔走相告。

“一个传统农业村如何做大做强产业,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我们的选择是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成立兆田有机蔬菜产业链党委,纵向上通过设置产业链党组织助力产业“链式”发展,横向上通过组建区域化功能型党组织推动产业“块状”抱团。“产业链党委成立后,我们5个村每月轮流召开联席会议,推行‘三张清单’工作法,村支书坐到一起共议发展,让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共同商量着办。”依托产业链党委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推动组织建在链上、人才聚在链上、服务融在链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链上,示范带动群众致富在链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实现组织建设“一盘棋”、产业发展“一体化”、治理服务“一条龙”,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自从种了有机蔬菜,我们收入涨了一大截,过去我们的菜按亩、按吨卖,菜愁的卖不出去,现在我们的菜都是按颗卖,愁的是没有菜可卖,西兰花一颗5元、娃娃菜一颗3元,亩均收益均在3万元以上。我们与世纪椿芽、芸岭鲜生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每天要向一线城市销售10万颗娃娃菜和西兰花。通过产业链党委联系村党支部带动片区联建抱团振兴、村党支部联系党小组带领发展集体经济、党小组联系党员带班参与产业发展、党员联系群众带头种植有机蔬菜的‘四联四带’活动,村上有了钱,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马站村党总支书记马兆存兴奋地说。(下转第二版)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