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改革赋能基层“大作为”
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就了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小切口给基层带来了作为的大空间。通过深化运营改革,盘活沉睡资源,打通了田间地头与市场的链接通道,使村集体原来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有了政策窗口,解决了资源难整合、管理难统一、市场难对接的问题,小改革探索了大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招成为产业升级的致胜之招。
党寨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着眼解决村级组织市场对接无主体、经营运作无平台等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引擎”作用,深挖优势资源,找准集聚合力,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改变了村与村、户与户“单打独斗”的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事情,实现产业发展、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的同频共振。
有机蔬菜是蔬菜产业的“天花板”级别。“思想观念转变难、土地集约经营难、诚信体系建设难是现实存在”,种植首先需要基地认证,认证期就是“阵痛期”,对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种植技术都是新的认知和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三年时间,并且需要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统一规范化管理,有机认证的成本费用较高,都是有机蔬菜产业最难的挑战。如何破解这些现实难题?就是将原来煌程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集体资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公司化运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这样既带动了乡村产业,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并且村集体收益多了还可以向农民分红,又是一大增收空间。
“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要求,是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必须顺应。让专业的人在专业的环节干专业的事。至目前,全镇成立了20个村集体经济公司,现在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在10万元以上,5个村稳定在200万元以上。去年马站村村集体收入220万元,今年争取突破500万元,马站也是全镇集体收入发展最快的村,市场的实践充分说明区域性功能型党组织模式及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党寨镇党委书记刘东说。
“链式”互促实现质优价高新品牌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服务链就覆盖到哪里。“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从育苗到终端,我们至少参与10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风险与效益。”党寨镇坚持把布局有机蔬菜产业延链补链项目作为提升有机蔬菜产业“含金量”的最大抓手,按照园区化布局、全方位配套、链条式发展、体系化保障的思路,全方位拓展村集体和群众增收空间,已布局了有机育苗、有机种植、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阳光玫瑰葡萄园、有机开心农场等经营业态,基本形成了有机蔬菜全产业链业态。
发展有机蔬菜产业,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典型应用。为更好服务有机蔬菜产业发展,以兆田有机蔬菜产业链党委为平台,市区组建专家服务团,下派科技特派员4名,强化技术服务、产销衔接,攻克病害防治等“卡脖子”难题,实现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外出观摩,培训乡村产业人才230余人次。加强校地企合作,推动链上企业与河西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创新成果和高校智力资源向产业链流动。“通过两三年的探索,我们基本形成了基地有认证、操作有规范、过程有记录、产品有标识、市场有监管、质量可追溯的‘五有一可’生产标准体系和全程监控、质量追溯、企业诚信,部门抽检、企业自检、上市必检的‘三管三检’体系,有机蔬菜品质得到了很大保障,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党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崔学全说。
今年,马站村通过“银行金融+社会资本”模式,融资2170万元,由兆田农牧村集体公司牵头,开工建设投资630万元的1万吨有机肥生产线、投资1300万元的10万平方米有机设施农业大棚、投资360万元的有机果蔬庄园、投资120万元的有机农产品检测中心4个项目,把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迅速干起来,用未来的收益解决当下的投入和增收问题,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今年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模式,投资1300万元新布局有机胡萝卜汁、有机玉米汁、蔬菜粉等农产品加工转化项目,在有机蔬菜产业链‘吃干榨尽’,尽最大可能提高附加值,增加集体收入。”马兆存说。
同时,金融市场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兆田生态农业以有机农业生态产品总值GEP为抵押贷款100万元,解决了有机农业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难融资、生态资产难评估、评估结果难应用等一系列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盘活了蕴藏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绿色宝藏”,是该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途径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让生态资源变成了生态资产,生态资产变成了生态资本。
生态农产品有价值更有品牌
“‘三农’工作的抓手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抓手是产业兴旺,品牌打造是产业兴旺的发动机,是实现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刘东说。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实现了“三改一品”,改变了观念、改良了土壤、改善了市场、打造了品牌,真正让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效益实现了最大增量。
“镇村干部、经营主体和群众思想都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不用农药化肥可以种地,并且效益更高,空间更广阔,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消费总量不足3%,我们金张掖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气候条件,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得天独厚、大有可为。”党寨镇镇长柴玉说。
生态价值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必须通过产品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引领和转化。与此同时,发展有机蔬菜对土壤的修复和改良功不可没。“我们党寨镇每亩地膜残留量平均达到3公斤,土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土地板结越发严重,但有机认证规范明确要求,有机质含量不能低于2%,需要每亩地有机肥和农家肥使用量都在10吨以上,所以有机农业是修复土壤污染的最好办法,因为有机农业生产过程就是治理的过程。”党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崔学全说。
6月12日,党寨马站村集体公司兆田生态农业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参展企业,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17届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参展期间,高品质、高颜值的金张掖有机蔬菜受到与会客商广泛关注,供不应求。经过“选单”,兆田生态农业与浙江、福建等有机蔬菜供应链龙头企业签订订单8100万元,签订意向合同9460万元,这也是党寨蔬菜第一次亮相国际市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物。产业是根基,品牌是引擎,品牌能更好地解决“卖”和“引”的问题,在全球一体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主要靠品牌和品牌背后的信誉,发展有机蔬菜产业走的是高端市场,必然要有品牌来支撑。
有机蔬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党寨镇将按照“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联农带农思路,把独特的地域生态价值作为有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和重要资产,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有机蔬菜品牌建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并贯穿于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和全过程,真正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生态田园·有机甘州”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