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以“强科技”行动为总揽,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内育外引扩体量,多向发力提质效,深化合作促转化,加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量”上下功夫,加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持续深化“入企服务”专项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加强与税务、财政等部门信息互通和工作互补;接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构建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深入实施培育壮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三年行动,加力培育引进“三高”企业;强化企业政策引导和激励,做实干部包抓联企业“六必访”工作,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先后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85家,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3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52家,均居全省前列。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达162家,筛选确定“三高”重点培育企业34家,首批推荐甘肃省“三高”企业15家。
在“质”上求突破,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承担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近三年累计争取立项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3项,争取项目及专项奖补资金1.38亿元,组织实施市级计划项目164项,其中超过80%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