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同时,依托甘肃省大就业信息平台,打造智能政策经办系统、智能求职招聘系统、智能信息监测系统,拓展、延伸、完善已有服务平台功能,公共就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拓展就业服务活动,人社、住建、民政等相关部门常态化联动开展“10+N”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坚持举办每周六专场招聘会、每月20日大型综合招聘会,并依托张掖就业创业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举办“春季人才招聘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服务活动41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7.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102人。优化就业服务形式,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对各类群体就业信息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开展长效就业信息监测,市、县、乡、村就业信息实现立体化管理和数字化展示,就业服务匹配更加精准化。打造“乐业张掖·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社区就业服务品牌,建成标准化职业指导工作室20个,组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团队10个,下沉社区、企业、园区等开展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就业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大势。我市大力挖掘市内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用工潜力,认定“乡村就业示范工厂”12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9个、“乡村创业领头雁”60个,建成民乐县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全面促进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深入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共服务企业361家,开展就业政策解读、劳动维权保障、金融助力等活动138场次,协调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49个,帮助企业招聘578名急需技工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加强与新疆、宁夏等“一带一路”合作省市劳务对接,发挥“焉支铁人”等6个特色劳务品牌和“张掖市哈密万人劳务基地”组织化带动作用,持续优化“点对点、一站式”输转服务。通过招考就业、见习就业、灵活就业、援助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形式,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4765人。健全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援助服务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和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837人,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1265人。
民乐县积极开辟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基地促进劳务输转,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用工重点地区劳务协作,不断做大“民乐憨小伙”“民乐俏手巧匠”等劳务品牌,促进全县富余劳动力规模化组织化输转,助推群众持续增收。“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家门口就业,基本上每个有意愿外出的人都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民乐县务工人员何力说。
就业创业,充电也是关键。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补贴、技能等级评价等技能培训机制,充分调动职业院校、企业、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积极性,将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构建以培黎职业学院为龙头,以六县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93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2家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为骨干的“1+N+X”职业培训组织实施体系。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劳动者培训、评价、使用、激励全链条终身培训制度,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民工等群体为重点,开展建筑、家政、餐饮等有效实用的就业技能培训;结合“留张来张”行动,组织高校毕业生、个体工商户等开展创业培训;支持企业围绕产业升级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26万人次。提升技能培训效能,建立“培训+认定+劳务输转”“培训+认定+人力资源市场”“培训+零工市场(驿站)+就业”一体化服务机制,劳动者培训后获得等级证书比例达32.3%,培训后就业率达56.4%,技能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
就业优先,政策“置顶”。制定出台《张掖市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18条》和《张掖市就业增收措施清单》,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补助等稳就业扶持政策,并跟进办理进度,及时反馈助企政策落实情况。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陇原惠岗贷”等融资政策,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3亿元,带动就业1591人次。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和集体协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全面加强根治欠薪力度,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切实优化劳动力市场营商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