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4年11月06日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 赵永全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壮大了万千乡村产业,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走出了一条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成功道路。

当前,“千万工程”已从省域走向全国,在广袤神州落地生根,指明了建设现代乡村的目标方向、开辟了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找到了现代乡村治理的核心抓手、赋予了乡村文明传承的创新内涵、贡献了乡村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正在重塑中国乡村的面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坚持规划科学,让鲜明特色“靓”起来。首先,因地制宜规划,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对于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村庄,规划应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为重点,打造文化旅游型村庄;对于农业资源丰富的村庄,则以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规划方向。避免简单模仿城市建设模式或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保持乡村的独特性。其次,注重多规合一。将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规合一”综合性规划。这样可以避免规划之间的冲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乡村建设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协调推进。

激励农民参与,让乡村建设“活”起来。首先,尊重农民意愿。在和美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如项目选择、建设方式、后期管理等方面,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期望。其次,提高农民参与能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能力。包括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开展乡村治理知识培训,让农民了解村庄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开展文化素养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最后,激励农民参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如设立奖励基金,对在乡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农民或家庭给予物质奖励。

强化融合发展,让乡村产业“旺”起来。首先,发展特色农业。立足张掖本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同时,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营销等方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其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厂,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农村服务业,结合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配套发展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业。最后,培育新业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

坚持治理创新,让乡风文明“兴”起来。首先,加强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通过开展党组织活动、党员培训等方式,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其次,完善治理机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村民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村庄事务的管理中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农村法律顾问制度,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依法处理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德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加大投入管护,让致富门路“宽”起来。首先,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吸引社会资本,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鼓励农民自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其次,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确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等各主体的管护责任。建立管护资金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村集体收入、村民自筹、收取服务费用等方式,筹集管护资金。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