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蓓
近年来,肃南县把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作为吸引投资、发展经济、助力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法宝”,聚焦“政务、市场、法治、创新、要素、人文”六大环境,对标先进、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合力攻坚,着力打造“肃南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全县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突破关键卡点 打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在线审批等,积极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建立健全一窗受理、材料共享、部门联动、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加快形成统一标准化政务服务事项体系。创新推出“奶茶服务”税费矛盾调解法,全面诊断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实现跨层次、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简、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态度最优、企业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基层税收治理能力,与青海省祁连县联合成立肃“枫”祁税费事项跨区域调解中心,率先形成跨省“县县联手”合作新模式,解决跨区域企业涉税困点难点堵点问题。
疏通堵点难点 打造竞争有序市场环境
坚持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持续推动政策、制度、监管、服务等配套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对市场准入和退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依法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准入许可、优惠政策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坚持以“证照联办”+“一业一证”改革和“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为抓手,全面清理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等多个环节的制度障碍。持续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大力开展“帮办代办”工作,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推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制度等,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府平台身份认证、抽查监管移动亮照等14个领域的应用。设置4个“政银合作”网点,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理需求,招投标领域招标文件公平性审查率100%,全流程电子化交易100%。
规范监管秩序 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
深化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机制、预重整机制。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容缺办理、最多跑一次”等诉讼服务制度,畅通现场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种“绿色通道”。探索设立工业园区“法官工作室”,采取“速裁+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加快涉企类案件的立案、审判、执行节奏和诉前化解工作,有效缩短办案周期。高效打造“法院+联调共治”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菜单式”解纷服务。
强化培育引导 打造服务倾心创新环境
坚持以“强科技”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蓝天”专项行动和“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在惠企政策落实、创新主体培育、技术研发推广、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提速用力。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为支撑,以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投入体系,以多元的财力保障推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目前,全县专利累计达810件,商标累计注册量451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79亿元,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86个县区首位。
全力助企纾困 打造保障有力要素环境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针对企业关心关注的土地、资金、电力、税务政策、基础设施配套等要素,积极提供坚强有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聚焦企业办事瓶颈问题,进一步整合利用、优化配置,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从“难办”到“易办”转变,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逐步实现“无感报装”,电力外线接入实现“一表申请、一次审批”,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实现让企业“一手拿地”“一手领证”,交地与交证“零时差”。积极与张掖经开区探索建立县域“飞地经济产业园”,搭建平台招引带动更多优质项目“飞入”落地产业园区,今年成功签约落地实施总投资1亿元年产700万吨PVC管材管件项目。
着力聚才汇智 打造开放包容用人环境
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纵深推进“人才赋能”工程,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需求,为县属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名,各类企业自主引进人才25名,柔性聘用高层次专家人才54名,签署产业技术研究等合作协议20余项。大力推行“人才+平台”模式,新建文旅、农业、畜牧产业链人才培育实训基地3个,成立运行2个市级、10个县级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研究制定行业拔尖人才差异化激励机制,落实33名县管拔尖人才补助8.7万元,努力让人才在肃南舒心生活、安心工作,营造留人有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