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讯 今年,民乐县以构建“一屏一带一廊”生态功能区为目标导向,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民乐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荒漠化与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缩减”。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多种形式,科学有序地将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加以保护。严格执行修订出台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制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监测技术规范,定期组织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监测评估,积极探索建立封禁保护区管理机制和补偿办法,为科学建设管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提供坚实依据,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双减双降”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县草原植被盖度为63.20%,森林覆盖率达15.84%,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1万立方米,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 17.09 万亩。
林草资源总量与质量持续向好。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强化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的协调与管理,全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对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进行统筹谋划,构建起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对于可治理沙化土地,尤其是土地沙化的扩展区域、沙尘源及沙尘暴主要路径区域,结合林业、草原、水利等多种防治途径,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防沙治沙工程,通过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实施人工造林种草、草原改良水土流失治理、节水灌溉以及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并增加林草植被,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先后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6.94万亩,完成公益林全面管护17.09万亩,开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95.08万亩。
生态保护与绿色产值实现双赢。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持续拓展林草产业的内涵与外延,致力于将县域生态优势、绿色优势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要素、发展优势与经济财富。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绿色附加值,以生态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与经济效益。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今年新建经济林3000亩,对1.1万亩经济林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林畜、林果、林花、林菌、林药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林下经济。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种植面积达 3.85万亩,林下养殖达3.06万头(只),林下经济总产值达9000万元。(王 鹏 王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