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岳荣
近日,在备受瞩目的2024年浙江农博会现场,一则喜讯从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传来,该公司每千克娃娃菜的碳排放值为0.37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娃娃菜”产品获碳标签(碳足迹)证书。这一殊荣使其成为我省首个获此认证的农产品,也标志着我市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11月25日,走进甘肃绿松农业蔬菜基地钢架大棚,一堆堆经过充分发酵的牛羊粪有序堆放着,村民正忙着撒粪翻地,为来年娃娃菜的种植精心做着准备。
“近期,我们对300多个大棚通过使用发酵好的牛羊粪进行施肥,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提升土壤的碳储存能力,平均每个大棚使用农家肥5吨。” 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鹏介绍。
近年来,在甘州区农技中心的技术推广助力下,甘肃绿松农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使用有机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这一举措不仅让土壤肥力日益增强、碳储存能力不断提高,更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根基,有效保障了农民持续增收,同时也使得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为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绿松农业还积极投身尾菜还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每年公司将4000多吨尾菜通过发酵还田的方式变废为宝,让原本可能乱倒乱扔的尾菜成为滋养土壤的有机肥,既肥沃了土地,又让村容村貌变得整洁干净,真正实现尾菜污染治理与尾菜资源化利用的“双赢”局面,推动合作社逐步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了解,甘肃绿松农业成立于2016年11月,业务涵盖蔬菜种植、加工、冷链贮藏及销售以及其他农业项目开发等多个领域,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公司旗下拥有钢架大棚36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34座,一座育苗车间,露地标准化种植基地达 1200亩,还有一处2万吨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合作社种植娃娃菜已经有9年时间,目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种两茬,亩产1万多斤,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武汉、长沙。”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玲介绍。
如今,甘肃绿松农业凭借“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一成熟且有效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上秦镇、党寨镇、碱滩镇等乡镇的高原夏菜种植面积拓展至5000多亩,使得直接受益农户达782户,有力促进了全区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甘州‘娃娃菜’获得首个农产品碳标签认证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在产品生产各个环节更加严格把控碳排放,全力以赴助力‘甘味’农产品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不断提升金张掖蔬菜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品牌竞争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展望未来,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玲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