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4年12月29日
为民增福祉 为城添活力
—— 城市更新行动的山丹答卷

民间艺术团在焉支巷子展演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明显改善

城市道路宽敞整洁

“口袋公园”扮靓城市颜值

城市夜景流光溢彩

山丹河城区段改造后风景如画

市民在城市中心绿地公园休闲

市民在新城区智行广场锻炼

一座城市如何在时光流转中保持活力?

让老旧小区换“新颜”、让背街小巷穿“新装”、让地下管网更畅通……

向新而行,活力更足。近年来,山丹县将城市更新与建设视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巧妙地将“当下治”与“长久立”有机融合,加速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布设、公园绿化等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增进民生福祉与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步飞跃,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大幅攀升,昔日“素面朝天”的小县城蜕变为“颜值满满”的文旅新县城。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打通交通堵点、构造中心城区路网是改变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

今年,随着滨河路南大街至双拥路段建成通车,标志着全长2.7公里的滨河路全线贯通。作为新老城区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滨河路的建成不仅串联起艾黎大道、永安路、南大街、焉支大道、仙堤路、双拥路等多条主次干道,极大缓解了县城南部片区的交通压力,让居民出行更通畅,让城市也更显活力。

“以前这条路的路面坑洼,除了车辆通行不便,出行也很不舒心。现在路不仅宽了,还有崭新的路灯和优美的景观带,上下班、接送孩子方便又顺畅,大家都为这项民生工程点赞。”舒景苑小区居民赵国民对翻修改造后的滨河路赞不绝口。滨河路道路建设工程只是山丹县城市路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山丹县致力于疏通道路“血栓”及路网“毛细血管”,新建改造永安路、永宁路等城区道路18条,打通老军路、红寺湖路、仁和南路等5条“断头路”,全力打通城市“大动脉”,畅通域内“微循环”,城区累计建成道路66条74.63公里。同时,今年以来累计维修更换路灯367盏,疏通排水管网2.3公里,维修问题窨井426座,修补路面7917平方米,更换路沿石2329米。

“这些城市路网建设,既打通了城市‘主脉’,又疏通了城市‘毛细血管’,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的便捷交通格局正加速形成。”山丹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面貌 “蝶变”重生

设施老化的老旧小区和破败低矮的棚户区,是很多城市发展中的通病,曾经的山丹县城也不例外。

“我住在这里20多年了,近两年的变化非常大!路宽了,小区干净了,环境美了,我们住着也更舒心了。”谈及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家住山丹县城北小区的“老居民”黄华感慨不已。正在小区散步的黄华说,城北小区1999年建成,后来道路、管网等公共设施不同程度老化破损。2021年,城北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了屋顶维修、外墙粉刷保温、院内绿化提升改造、室外道路硬化、室外照明、微型消防站、机动车充电桩等设施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同样,依托城市更新“原地升级”幸福感,山丹县清泉镇西街村和东街村的居民感同身受。西街名苑是山丹县重点实施的西大街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面积约39.5万平方米,共修建各类住宅楼78栋,住房3120套,涉及清泉镇东街村、西街村866户居民,项目建成后居民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山丹县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务实之举,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小区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底,该县共投资4.5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75个,住宅楼316栋9461户。今年投资1668万元,改造老旧小区5个,住宅楼27栋786户。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024平方米、小区围墙11处1054米,有效打通消防通道,解决了老旧小区“脏、乱、差”的问题,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舒适。

从“忧居”到“优居”,随着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即将告别结构简陋、安全隐患较大的老旧棚户区,搬进环境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的楼房,真正实现“安居梦”。自2010年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以来,该县共投资19.7亿元,累计完成北环影院、丹城河畔等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住户1.08万户。通过一系列城市更新工作的不断实施,如今的山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充满现代简约风格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处处彰显着高端大气。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终于管理。山丹县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同时,在城市管理精细化上下足绣花功夫,让城市“颜值”和“气质”双提升。

“12月9日,龙首路289号门口公安监控摄像头立杆倾斜,存在安全隐患。”“12月19日,祁连中路294号,加油站对面有车辆占道经营。”日前,山丹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毛丹认真查看平台大屏幕,及时下达问题处理指令。山丹县综合管理执法大队队长郭继江介绍,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高清执法记录仪等智能信息设备,实现了人流量较大、市容市貌问题较多场所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管理,有效解决了执法人员少、执法难、取证难、治理难等系列问题。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应用,还实现了城市管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山丹县城市管理局局长金国栋说,该县将数字平台充分融入城市管理体系,健全多部门联动联勤机制,打破以往城市管理各自为战、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形成统一调度、信息共享、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大城管”格局。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共向相关部门转办案件4170件,已办结4124件,办结率98.9%,制约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积极推行“721”工作法,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由被动执法管理变为主动服务,由游击式管理转为常态服务管理。今年以来,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40起,开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9起,劝导改正违法行为8346起。

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山丹县全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扮靓城市“方寸之美”。“公园建在家门口,既有健身器材,又有休闲设施,锻炼、遛娃都方便,环境美了,心情更好了。”在山丹县城市中心绿地公园锻炼的王芳高兴地说。

在山丹,像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公园自由”的群众不在少数。2021年以来,该县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因地制宜,将闲置土地、道路节点、街头转角、拆迁腾退空地等进行定制化设计、小切口改造,实现了喜人的变化。先后投资1.03亿元,组织实施山丹县城市中心绿地公园、G312线山丹绕城西段等绿化工程8项,建成“口袋公园”、街头小微绿地35处,绿化城市道路38公里,“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市民群众的生活常态。同时,通过增加城市绿量,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截至目前,城市绿地总面积达513.6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0.63%,绿化覆盖率达42.52%,公园绿地总面积达131.9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4平方米。城市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切实为群众创造了更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城市的巨大变化惠及每个人的生活,并为整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展望未来,山丹县将围绕工业型城市和旅游型城市发展定位,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和“古韵山丹”塑造行动为抓手,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活力。

(撰稿:钱大伟 王国静)

返回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