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高台、民乐、肃南等县区先后投资1.86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县级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持续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目前达到能力建设基本标准、推荐标准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为79家、26家,占比85%、2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开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65名,安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71人,申报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30名,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持证率达46%,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
着眼“医疗﹢保健”,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通过共享资源与信息、协同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强化慢性病管理与综合防控、推动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健康服务等方式,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至目前,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5.48%、高血压规范管理率83.03%、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2.14%,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线上﹢线下”,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多元。全面启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实现履行签约、团队管理、服务包管理、签约协议全程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28个,线上线下综合服务签约居民85.12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95.6%,互动会话123.4万条,签约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全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用户建立全面、连续、可追溯的电子健康档案,有力提升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家庭医生管理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与此同时,开展医保意外伤害服务质效提升行动,聚焦“制度保障”完善经办规则、聚焦“经办创新”充实经办力量、聚焦“报销时长”前移认定关口、聚焦“责任划分”建立会商制度、聚焦“垫资跑腿”强化区域合作,着力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参保群众对意外伤害医保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针对部分意外伤害案件办理需要现场调查核实、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力量薄弱的实际,引入第三方商保公司,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具有在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大数据和医学等方面的优势,全流程办理问询调查、结果认定、费用支付业务,探索出一条“统一流程、城乡一体、医保监管、商保经办”模式。
此外,为切实减轻门诊慢特病患者就医垫资压力,让参保患者“少跑腿”,按照国家和省医保局统一部署,在目前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联网结算测试,从2025年1月1日起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至此,我市跨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病种扩大至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