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晓梅
校园大门旁,民警、保安、家长志愿者共同撑起孩子安全“保护伞”;大街小巷里,网格员奔波一线,织就“平安网”;阑珊夜色中,警灯闪烁,照亮平安“回家路”……行走在张掖的大街小巷,市民随时随处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2024年,我市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主旨,不断探索符合张掖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道路,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平安张掖底色更亮,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市州”。
“你借了多少钱?是不是借了这么多?你已被起诉至甘州区法院,目前案件已进入调解阶段……”近日,走进甘州区综治中心调解室,专职调解员闫润正坐在电脑前,与市民车某、师某进行线上沟通,调解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车某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今天我就近到这里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耐心细致,案件得以顺利调解,这样既节省诉讼费用又节约时间的调解方式,我非常满意。”
这是甘州区探索推行“首席+”联动化解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甘州区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探索推行“首席+”联动化解工作法,依托各级综治中心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整合凝聚力量资源,形成专业调解合力,做实矛盾纠纷全链条预防和化解。“2024年1至11月,甘州区法院分流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完成调处7330件,调成5816件,调解成功率79.3%;公安派出所向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2967件,联合化解2714件;通过‘访调对接’化解信访案件205件,有效夯实了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基层治理根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甘州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张志鹏说。
矛盾纠纷化解事关群众安全和社会和谐。在解锁矛盾化解“新密码”的实践道路上,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模式创新,涌现出符合社情民情的“四级七天”工作法、“和事佬协会”“一杯奶茶调解法”“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一庭三所+”等一批特色工作模式。同时,全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维护安定稳定。2024年,全市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285件,化解率98%以上。我市“四级七天”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案例,并在全省“畅通诉求表达、推动主动创稳”现场推进会上作了交流。
做实做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有力抓手。入冬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日渐走低,取暖问题成为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为此,甘州区西街街道小寺庙社区与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开展访民问暖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