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1月17日
在江西遇见张掖

□ 赵谦玺

2024年12月19日,我随《路易·艾黎在中国》文献纪录片摄制组赴江西赣州拍摄路易·艾黎在赣州创办工合时的相关旧址和档案文献。

由于拍摄设备较多,而且动车对携带物品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只能乘坐从武汉到赣州的绿皮火车。车辆行驶在赣州大地的青山绿水间,车窗外掠过的是一片葱茏,与一周前我们离开张掖时银装素裹的祁连雪峰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迥然不同。缺少了壮美张力的景色没有能够留住我们的持续关注。这时,两名乘务员的谈话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人拿着一张报纸问:“这个字怎么念?”“应该还念ye”“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开工建设”“张掖在哪里?”“甘肃”“好远”。

隆重的开工仪式是16日举行的,当天下午我从手机上看到了相关信息。三年之后山丹将成为河西走廊拥有两座高铁站、一座火车站、五个高速公路出口和一所国际性院校的县城,便捷的交通必将为家乡的发展搭建快速通道。想到这些,我当时就把那条信息在微信和QQ朋友圈里一顿狂发。没有想到,今天在去江西赣州的火车上再次遇到。我在手机导航上查了一下,张掖到赣州,驾车的路程是2511公里,确实很远。但在此时听到,却是那样的亲近。我借去接开水与他们搭话:“不远啊,我就是张掖的。”“真的吗,这样巧!”

这时,我注意到,那是一张2024年12月17日的《人民铁道》报。在第一版的中间位置,刊登了《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开工建设》的消息。江西赣州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离张掖很远,但我并不陌生。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江西赣州宁都起义。当时,任26路军74旅3营1连副连长的张掖高台籍青年王铭五以起义的宣传组织者身份参加起义。起义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王铭五先后担任第5军团15军44师132团团长兼政委、红15军作战科长。1932年,任13军39师参谋长,参加了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多次著名战役。1933年6月,王铭五被任命为红5军团13师37团参谋长。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于江西乐安,时年25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根据党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红五军团担任长征的后卫任务。红五军团1.2万余人在董振堂指挥下,一次次冲破敌人的重兵围堵和步步追击,出色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1936年1月,红五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改称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7月1日,红五军在阿坝地区与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由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影响,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将士历尽艰辛,三过雪山草地,于10月8日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下旬,为打通苏联援助的道路,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0月24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先头部队在靖远河包口(今虎豹口)成功渡河。此后,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及总部直属部队渡过黄河,共计21800余人。11月11日,渡河部队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组成西路军。红五军军长为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

进入河西走廊后,西路军相继攻占永昌、山丹、临泽。1937年1月1日,红五军攻占高台。1月12日,马步芳部集中4个骑兵旅向高台城进攻。董振堂指挥驻守高台城的红五军将士与敌人展开攻守战。坚守8天后,20日凌晨,投降的原民团团丁叛变,打开城门,敌人蜂拥而入,红军将士勇猛拼杀,直至最后一刻,董振堂、杨克明等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血染河西大地。

宁都为赣州属地,两位乘务员都熟悉。但对这段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他们并不知晓。听完我的叙述,他们才明白了江西与张掖跨越时空的联系,那是江西数万热血儿女曾经用双脚丈量过的距离。

翻过沉重的历史,我为他们讲了七彩丹霞、山丹军马场、汉明长城,还讲了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培黎学校……故事结束时,我让他们看了手机拍摄的祁连雪峰和高铁在大马营草原上穿行的图片,引发了他们的啧啧赞叹和向往。最后,我向他们要了那份报纸,小心放进了自己的背包,当作一份特殊的礼物留念。

按照建设工期,三年后,兰张高铁将全线贯通,河西走廊的快速客运通道将加速形成。那时,便捷的交通或许不会再有这样的偶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