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海 韦 娜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搬进新房的甘州区新墩镇园艺村三社的唐建生夫妇起了个大早,起锅烧油炸油馃子,在新家里准备过年的伙食,喜乐融融。
唐建生的新家位于新墩镇园艺村“杏林田居”,是村上新建的安置房,82平方米的三室两厅,装修得清新淡雅、温馨别致。“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以来,我们按照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公共服务集中配套的‘四集中’模式,先后建设‘杏林田居’一期、二期安置房建设项目和设施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示范新样板。”园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晓波介绍,园艺村采取拆旧建新、银行贷款、政府贴息、长线还款方式,动员全村群众集中安置,推动农业向集约化迈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
前期园艺村已完成“杏林田居”一期建设项目,拆除一、二、三社174院老旧房屋,修建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安置房32院、养殖小区2个、圈舍126座,目前已全部分配到户。2024年,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消除农村住房安全隐患,该村又实施了杏林田居二期项目,修建安置房20套,目前20院房已全部交付群众,同时配套水、暖、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杏林田居”一二期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了村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的幸福生活“又上层楼”。
“我们以前和父母兄弟住在一个院子里,房子旧、院子小,一大家子人也不太方便。村上集中建房,我积极报名。”唐建生告诉记者,2024年8月,他着手装修新房,11月买了新家具、电器,把新房子布置得漂漂亮亮。白色长条茶几,灰色休闲沙发,石面圆形餐桌,深褐色门框窗棂,枣红色楼梯……被布局为一二层的新房装修得格外新颖。唐建生的妻子徐晓玲笑着说:“过去每到年前,我们女人最辛苦,又洗又扫,重点是用水不方便,提水倒水冻得手生疼。今年一下子轻松了,不扫不洗,炸油货、做大菜都在厨房,冷热水都有,炉灶使用方便,哪个屋都有暖气,也不怕着凉感冒了。”
忙着炸完油馃子,徐晓玲和儿子唐春张罗着贴窗花。一个个鲜红的福字、窗花透过明亮的玻璃,映照出一家红红火火的日子。“搬进新房,妈妈再也不用这么冷的天手伸在凉水里洗衣服了。全家人可以在干净温暖的房子里过年,生活更幸福了。”唐春看着妈妈心疼地说。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园艺村优先考虑老人。“安置房户型分为四类,一类160平方米、二类82平方米、三类47平方米、四类32平方米。有住房需求的农户低价购买,困难老人、低保五保户直接入住一院四户32平方米的新房。”周晓波说。
“以前居民点的老房子洗衣做饭用水不方便,现在搬到新房里,不用出去提水倒水,方便干净好收拾。尤其像我们老年人晚上起夜,卫生间有灯有暖气真好。”园艺村三社71岁的崔英年喜笑颜开,“拆旧房住新房,再没掏钱,政府建好房子,装修好,我们直接搬进来住。冬天暖气好得很。人老了干不动活了,能过上冬暖夏凉的日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为了让群众有更多收入,园艺村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和畜牧养殖业,先后建成五代日光温室97座、高标准宽体日光温室34座,发展设施蔬菜440亩,其中优质葡萄50亩。建成以蟠桃、油桃、李广杏、珍珠油杏为主要品种的杂果生产基地300亩。2024年,该村在园艺小区东侧修建总占地面积111.49亩、总投资525万元的集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技术于一体的高标准日光温室3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栋日光温室交付群众种植。“有一部分种植葫芦,一部分租给别人种植,群众自己种植的葫芦已成熟上市销售。”周晓波表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下一步将着力激发农村基层活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让群众在“杏林田居”享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