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海 刘秉刚 见习记者 王 钰
每个家庭,母亲都为孩子操碎了心。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患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多重残障的少年儿童有198名,这里的教职工像妈妈一样,以女性特有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个特殊需要孩子。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春风化雨般爱的教育,润泽特殊生命,以永不言弃的特教精神,诠释爱生如子的炽热情怀,她们是家长心目中辛劳的园丁,也是孩子心目中慈祥的“妈妈”,她们撑起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半边天”。
爱是咬到发紫的手指
有着多年普通学校教龄的汪丽芳刚调到市特殊教育学校时,看到这些孩子,感觉自己的心被攥紧了,有些生疼,也有些不知所措。尽管心里忐忑,但汪丽芳以持久耐心、爱心和细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低段的孩子每天都要教他们洗脸、刷牙、洗脚、叠被子、叠衣服、擦桌子、扫地等基本生活习惯,只学这些他们都要付出比普通学生百倍的努力。”汪丽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由于孩子们的特殊性,晚上睡觉不踏实,有的叫喊,有的梦游,抽风的情况也会发生,每天晚上值夜老师和孩子们同睡在一个宿舍,每隔一小时起来观察孩子们的状态。“3月26日凌晨1点钟左右,我像平常一样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叫个别孩子上完厕所,刚准备休息。忽然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我快速跑到孩子床前抱起了她,孩子抽搐了几下,嘴唇发紫,脸憋得发白,我大声喊着她的名字,并用左手压住孩子人中穴,另一只手伸进孩子嘴里防止咬舌,但三四分钟过去了,孩子依然处在昏厥状态。”说起当时的情景,汪丽芳仍心有余悸。虽然汪丽芳吓坏了,但她的手未停下,一直用力按压孩子人中穴,并让其他孩子去叫老师。“就在我快绝望的时候,孩子睁了一下眼,叫了一声老师,我眼泪都下来了。(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