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惠
初春的肃南县大河乡还裹着寒意,喇嘛湾村村民王某家的院子里却“热”得冒火。2月15日,网格员邓某刚踏进村口就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拽住了脚步——村民刘某涨红了脸冲王某喊:“说好的5000元,凭啥赖账!”“你磨洋工拖工期,只能给2600元。”王某也喊道。
原来,王某雇刘某翻修老屋,活干完了,钱却成了“糊涂账”。一个咬定“按约结清”,一个抱怨“干活太慢”,5000元和2600元的价差像道冰棱子,硬生生扎在了这对几十年老邻居中间。
网格员“吹哨” 矛盾初现即稳控
邓某是网格员,也是调解员,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各家各户的事儿他都一一记录在册。听到王某和刘某发生争吵,邓某没含糊,抄起笔记本就往两家跑。现场查看翻修成果后,当起“和事佬”。他一边安抚刘某情绪,一边拉王某坐下:“乡里乡亲,有事好商量!”可双方寸步不让,调解陷入僵局。邓某眉头一皱,立即上报村调委会:“这事儿得‘升级’处理!”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