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刚开始上学他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品、水果、食品等都有了简单的认知,并能有意识地自己擦口水,我觉得这是很大的进步。”学校启智八年级老师孙凤琴说起孩子们的点滴变化,打心底里高兴。
数年如一日的光阴中,从一遍遍教孩子擦嘴角的口水,到耐心引导孩子辨别不同颜色的画笔,再到培养日常生活习惯,她始终轻声轻语、不厌其烦。孩子们在“妈妈”式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母爱”。“在结对帮扶过程中,从最原始的爱心,到现在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是我对特教事业真正意义有了更深理解的心路历程。”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孙凤琴颇感欣慰。
特殊需要的孩子大都因病家庭致贫、因病家庭破裂,有许多学生身处多残、单亲家庭。20年来,学校老师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孩子结成关爱对子,常态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每学期和假期,女老师们主动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倾听家长心声,和家长聊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一起商量,共同发力,教育培养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孩子我从二年级开始帮扶了四年。孩子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孩子一直由八十多岁的爷爷抚养。”学校启智五年级老师张佳薇对帮扶孩子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她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助这个爸爸妈妈均智力障碍的多残家庭。
“孩子大了,都有爱美之心,我和其他老师给孩子买来新衣服。我们还帮孩子们洗澡、洗头发、剪指甲,确保每位孩子都穿着得体、整洁。”在这里,“爱心妈妈”既是老师,同时也充当着父母的角色,老师们用“爱心、耐心、信心”浇灌的旅程让孩子们置身于和其他孩子无差别的温暖港湾。
素养教育赋予生活色彩
学校绿茵场上,目光所及是摆动双臂、弯腰滑行的轮滑选手,是手中捧球、跨步投圈的灌篮高手,是默契传球、大脚射门的足球能手……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更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条以爱为底铺就的成长大道,助力特殊孩子融入社会、自立生活。
“学校以‘培养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思政讲坛、道德讲堂等形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红色育心——理想信念教育、黄色励志——劳动技能教育、绿色润情——生态文明教育、蓝色立德——公民道德教育、紫色笃行——传统文化教育、金色护航——阳光生命教育的‘六色彩虹’德育模式,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生活素养作为最基本任务,实施体艺‘2+1’项目,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篮球、轮滑、跳绳、书画、手工、瑜伽等运动类、艺术类社团,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推进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职特融合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姚姗介绍。科学的教育体系、鲜明的特色办学,让学校不断收获荣誉:学校编排的舞蹈《胡腾·印象》获评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三等奖,舞蹈《裕固儿女展新颜》获评第九届甘肃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类二等奖,先后有两名学生被评为“甘肃省新时代好少年”,1名学生被评为“张掖市新时代好少年”,8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学校职业高中部开设烹饪课有两个目的:对于生活能力较差的孩子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毕业后回到家可自己做饭解决温饱;对于生活能力较好的孩子,毕业后通过一技之长找工作。”烹饪课老师顾金萍一边说一边示范。
为使特殊需要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立足学生实际和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开发潜能,构建以“现代家政与服务”为主的培智职业高中课程体系,开设汽车美容与保养、烘焙、烹饪、洗洁四门课程,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居家生活技能和就业技能。“许多聋生在酒店工作,月收入6000左右。”学校生活管理组组长金鹏告诉记者。
社会实践馈以成长底气
让遇见的每一个特殊的生命,都得到最适合的生长。这是市特殊教育学校全体教职工始终坚守的信念和使命。每周星期三下午,学校职业高中部二年级1班班主任刘明杰都要带领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到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实习,学习洗车、擦车等技术。“这家汽车服务公司就有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工资待遇很好。”刘明杰说。
“老师在学校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再到我们店里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增强业务能力,我这里最多的时候聘任过7位残障人士,薪酬待遇和其他人一样。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薪酬,树立信心,勇敢独立生活。”甘肃鹄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任鹄祥对孩子们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非常认可。
在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中心主任白思军带着几个孩子学习申通客服业务流程。学校职业高中部二年级学生朱思璇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已能够独立操作完成工单、任务单的处理。
“计算机物流相关知识是我们学校在职业教育教学安排中的课程之一,有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操作天赋并有能力将其转化为实际价值,是浓浓之爱陪伴的成长使然,也是特殊教育用心培养的实际成效,当然也依赖于学校积极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对接,外引内联,争取支持,想方设法搭建起特殊教育与就业的‘立交桥’,实现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两翼齐飞’。”白思军认为。
融爱于教的老师比比皆是。“孩子们过来实习,我们结合理论、课件去给他们讲解基础业务知识,并通过系统演示给客户处理相关问题。但有些孩子基础较弱,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将安排他们在工位前旁听,了解客服人员在实际接待过程中出现的沟通情况或其它问题。”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申通客服组长张银表示。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好学的劲头,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一定要好好教这些孩子们,帮助他们成长就业,拥有独立谋生的技能,增添一份昂首阔步的底气。
星辰虽异,光辉同芒。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软辅助”与社会各界的“硬支撑”双轮驱动,锻造了特殊孩子踏上成长前路的“强链条”,阳光大棚里茁壮成长的瓜果蔬菜、洗车房中驶出焕然一新的车辆、烹饪室亲手端上餐桌的菜肴……在爱的滋养下,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从“受助者”转变成“助人者”,走向社会,贡献力量。而来自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的星星之火正在汇聚成光,助力特殊教育以“燎原”之势照亮更多特殊需要孩子的成长之路,汇成更加闪耀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