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讯 山丹县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强科技”行动为抓手,通过梯度培育创新主体、优化政策供给、深化产学研融合等系列举措,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梯度培育强主体,创新矩阵加速成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创新“线上+线下”“集中培训+入企指导”服务模式。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9家,规上企业研发覆盖率提升至21家,1家企业入选甘肃省“三高”企业库。通过精准培育,县域已形成29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组成的创新矩阵。实施创新平台“培优工程”,去年新增市级科创平台3家,填补县域空白;建成省级科普基地1个,指导7家单位申报省级基地。通过“平台+项目+人才”联动机制,天泽农牧等11家企业获批市级创新平台,蜂业产业科普基地成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新高地。
政策赋能优生态,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建立“财政引导+专项奖补+研发补助”政策支持体系,县本级全年投入科技资金170万元,兑现各类奖补资金162.85万元。重点支持14家技术交易服务合同上千万企业、13家科技明星企业、11家省级科创企业。通过入企指导专项行动,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16亿元、新产品备案5项,构建起“政策+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聚焦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建立三级项目储备库。去年累计申报市级以上项目82项,立项省级项目8项、市级揭榜挂帅等项目11项;实施县级项目54项,共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支持181万元。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在节水农业、固废处理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转化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
产研融合破瓶颈,创新链条深度贯通。建立“需求清单+柔性引才”机制,促成云南农大与培黎职业学院共建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引进高层次专家7名。推广西安交大固废处理新技术,解决煤矸石资源化难题,建成人参果试验基地3处、温室大棚20座。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124人,发放“金张掖人才服务卡”4张,认定科技拔尖人才1名,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目前,全县规上企业研发覆盖率较上年提升15%,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1.21%,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山丹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