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图书馆馆藏《五种遗规》(十六卷),(清)陈宏谋编辑,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配夹板,开本(高×宽):24.4×16.6厘米,半叶9行,行22字,下黑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
《五种遗规》是清乾隆时期(1739年任两广总督)陈宏谋辑,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五种遗规》是对前人思想智慧的挖掘选粹,“或嘉言,或懿行,悉皆古人成书,故曰遗规也”。
《养正遗规》是针对当时世俗追慕科举功名和不务求实的风气而编纂的。它主要讲养性、修身、儿童启蒙教育、读书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共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是有关女子教育的教材,共上、中、下三卷。陈宏谋重视女子教育的理由是:母亲本身有教育子女的义务,“有贤母然后有贤子孙”;妻子有劝谏丈夫的作用,“王化始于闺门”,贤妻知书达理,丈夫在外为官就会廉洁清正,这于国于家都是有益的。《训俗遗规》内容比较庞杂,汇集了古今具有代表性的乡约、宗约、会规,也有大量的关于如何训子、如何驭使家奴的经验之谈,以及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共四卷。《从政遗规》主要是为做官的人选辑一些可以当作座右铭的箴规和应当仿效的表率人物的言行,内容比较单一,共二卷。《在官法戒录》主要是为在官府衙门任职的胥吏编写的,采辑史书中所载的良吏善行和恶吏劣迹种种,并加以评论,目的是让胥吏见善者效法,见恶者引以自戒,共四卷308条。
《五种遗规》在清代广为流传,是清代士大夫之家中广泛传习的家教教材,对于当时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其子弟推荐此书说∶“家中《五种遗规》,四弟须日日看之,句句学之。我所望于四弟者,惟此而已。” (何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