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4月24日
五旬老农和他的“小人书”

石增福(右二)

□ 段 海 闫静蓉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小人书’,常常被书里的画面和故事所感动。后来自己就琢磨着用铅笔、油笔临摹‘小人书’中的画面,边读边画,找乐子。”高台县宣化镇乐二村村民石增福小心翼翼地翻着“小人书”,对我们讲起了他和“小人书”的故事。

春耕时节,在村干部的引荐下,我们来到了石增福的家,一进门,就被浓浓的传统农家气息所吸引。干净的小院内,碗口粗的两棵枣树,杂物棚下农具井然有序尽显主人的勤劳。暖烘烘的套间里,一尘不染,墙角处,一个书柜内整整齐齐码满了书籍;伟人像章、画像以及旧年画,挂满墙面。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陈设和朴素的红色场景,让人回忆满满。

今年58岁的石增福,因幼年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劳力少,只上了初中二年级,就跟着大人外出打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他上小学时,图文并茂俗称“小人书”的连环画册,总是被玩伴们争相传阅。“那个时候,我的脑子里虽然还没有收藏‘小人书’的意识,但是我经常把看过的书有意无意地放在一个纸箱里,还时不时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买新书。”石增福说,随着日积月累,他有意无意收藏的“小人书”越来越多,只要一有空,他就如痴如醉地抱着“小人书”阅读,用铅笔、油笔临摹书中的人物及墙上的年画。

“我十几岁的时候,收集的‘小人书’就有300多本,书里的故事能鼓舞人的斗志,让人爱憎分明。因为痴迷‘小人书’,耽误了农活,母亲一气之下将100多本烧了炕,挺可惜的。”说话间,石增福眼里闪着泪花,对母亲当年的不理解还耿耿于怀。

在给我们展示“小人书”时,腼腆的石增福打开了话匣子,《刘胡兰》《雷锋的故事》《渡江侦察记》《从奴隶到将军》等耳熟能详的“小人书”里的红色故事,他讲得头头是道,动情时,眼里还含着泪花。他说,现在收藏的300多册“小人书”,200多册是当年走村串巷收集的,还有100多册是前些年外地打工时旧书摊上淘的。

成家后,石增福对“小人书”更加痴迷,他一边打工,一边搞收藏。闲暇时,就用油笔和铅笔画“小人书”、画年画,画得好的保存下来,自我欣赏,画得不好的就烧炕、架炉子,就这样,也画了10来本。现在石增福还利用擅长绘画的手艺,给村里人画画,帮老人的寿材描龙画凤,搞彩绘,刷油漆,挣钱补贴家用。

“人各有志,我现在生活虽然谈不上多富裕,但日子过得还是有滋有味,老伴和闺女对我痴迷的‘事业’很理解也很支持。”石增福说,现在两个姑娘成家的成家、工作的工作,他也有更多的精力专心画画、阅读,不图别的,至少可以给子孙做个榜样。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