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成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张掖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学细悟,准确把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中央八项规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将其视为党的生命线。从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可以看到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历史智慧和实践传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进一步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准确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学习教育,以个人之变推动单位之变、行业之变、社会之变。地方志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良好的作风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明确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发展的重要使命,只有坚守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确保志鉴编纂、地情研究等各项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中央八项规定为全党作风建设指明方向。2012年,党中央制定出台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持以上率下,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特权思想、公款吃喝、奢靡浪费等进行严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全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再次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央八项规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党长期有效的制度安排。地方志部门要紧扣以人为本、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标准,清白做人、廉洁干事的底线准则三点深入思考,进一步坚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信念,要坚决克服选择性执行、差别化对待、重数量轻质量、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深入实际等不良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以严谨、细致、负责的态度投入地方志工作,确保每一部志书、每一部年鉴都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中央八项规定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文化性事业,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守。当前,地方志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服务社会需求多样化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着力解决思想懈怠问题,进一步精诚团结、形成合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更好地挖掘地方志资源,发挥地方志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地方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整治问题和不足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思考和作答的问题。否则,为学习而学习就是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自身问题,通过整治,最终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机关管理方面,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纪律执行不够严格,节约意识不够强。志鉴质量优化方面,部分编纂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个别年鉴编纂条目缺乏深度和特色,创新意识不足。县区志办服务方面,对县区志办业务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市级部门之间联动机制不健全。
学用贯通,立制促改,全力提升地方志工作质效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念文件、做笔记上,要坚持知行合一,在学用贯通、立制促改、全面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加强机关管理,提升工作效能。优化工作流程,健全科室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整合人员力量,确保按时高质量出版。严格执行机关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开展纪律作风检查,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加强对办公用品采购、使用和水电消耗等方面的管理,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优化志鉴质量,打造精品佳作。定期组织编纂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指导,不断提高编纂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审核机制,确保志鉴内容真实、准确、规范。积极探索志鉴编纂新方法、新途径,推进志鉴编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丰富志鉴的表现形式。加强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做好县区服务,推动协同发展。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县区志办开展实地调研和指导,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建立市、县两级地方志资料共享机制,整合地方志资源,实现资料互通有无。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县区的理念,为县区志办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市地方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