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平
夜幕降临,甘州古城华灯初上。明清街的青砖灰瓦间,夏日音乐节激情开唱;甘州府城夜市的舞台上,古装剧“将敬酒”表演引得游客共鸣;星光夜市的美食摊位前,山丹炒拨拉的香气与啤酒的清爽绘织成人间烟火的交响;长沙门夜市“百姓大舞台”群众纷纷上台展示才艺……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甘州区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调研问诊,把脉夜经济发展痛点
近年来,甘州区政协持续关注全区夜经济发展,成立调研组深入水天一色、明清街、甘州府城、长沙门、南湖公园和星光夜市等地,实地察看商业形态、消费业态和经营管理情况,与商户、游客、管理部门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
“夜市布局分散,缺乏统一规划”“配套设施不足,停车难、如厕难问题突出”“夜间经济业态单一,文化内涵不足”……调研中,委员们敏锐捕捉到制约夜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部分夜市存在环境卫生差、扰民投诉多等问题,需要重新优化布局;部分街区缺乏特色文化元素,难以吸引游客停留。区政协提出“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找准发展定位,创新投入机制,营造业态多元消费场景”4类12项针对性建议。这些建议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更成为推动甘州夜经济提档升级的“路线图”。
精准献策,绘就夜经济发展蓝图
调研后,区政协持续跟踪建议落实情况,将意见建议转化为夜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部分夜市布局不合理、扰民问题突出”等痛点,区政府相关部门重点推动“优化空间布局”建议落地,其中最典型的实践是南湖夜市的业态调整——这场“还湖于民”的民生工程,成为甘州夜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步。区政府采纳“科学规划夜市功能分区,避免商业过度挤占公共空间”的建议,曾以小吃摊位密集闻名的南湖夜市,因紧邻居民小区、噪音和环境卫生问题频发,经多方论证后决定关闭。
“现在晚饭后能沿着湖边散步健走,孩子也能尽情地玩耍,再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比以前热闹却嘈杂的夜市舒服多了!”家住南湖公园附近的郭女士感叹。这一“退商还湖”的民生之举,既回应了居民诉求,也为夜经济腾挪出更合理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如今的甘州,城区8个夜市各具特色,形成了“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的格局,甘州府城夜市形成集旅游观光、非遗展示、特色餐饮于一体,沉浸式商文旅融合模式,吸引大量游客;甘泉文化旅游街区夜市,依托明清街、张掖老街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为甘州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润泉湖星光夜市、万家便民市场夜市等,以亲民价格、丰富品类满足本地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夜间经济已从单一的“夜市摆摊”升级为多元消费场景,这束璀璨的“夜经济”之光,既是甘州经济活力的象征,更是政协智慧与政府行动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