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 旭
“食材配送单上为啥缺了检测报告?”“为什么溯源单上的信息和你们填报在管理系统上的信息不一致?请解释一下。”4月25日,在临泽某中学食堂,市人大代表检查组发出的一连串“灵魂拷问”让学校负责人红了脸。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点穴式”执法检查的生动一幕。目前,这样的检查已开展了3次。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食品安全等民生重点领域,组织代表小组以“点穴式”方式开展靶向监督,为守牢民生底线赋能加力。
精准“点穴”:直击问题“痛点”
入夏以来,全市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5月15日,民乐县新天镇水肥一体化项目基地一片葱茏。市人大代表、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宋雄儒蹲在田埂边,用手指捻开土壤:“这片地的墒情表层湿度达标,但10公分以下明显板结。上个月我们项目区就出现过智能墒情传感器‘失灵’——设备显示土壤湿度充足,实际根系层已缺水,导致200亩小麦延迟灌溉三天。”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现在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最大的痛点是传感器布设深度与作物需水规律不匹配。像这片起身期麦田,根系已下扎到15至20公分,但我们的传感器还停留在5公分浅层监测。去年有个乡镇项目区因此误判旱情,造成5%的产量损失。”
作为河西走廊“粮仓”,去年我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6.12万亩,但部分项目暴露出“重建轻管”问题。今年2月起,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对《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深入甘州区、民乐县等地,通过“双随机”抽查、暗访突查、座谈交流等方式,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规划编制、资金投入、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针对建后管护机制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既“挑毛病”,又“找方子”,让人大代表在一线直接发挥作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