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图书馆馆藏《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清姚鼐编辑,同治八年(1869)江苏书局刻本,开本(高×宽):25.9×15.0厘米,共2函12册,半叶13行、每行22字,上下黑口,左右双边,双对黑鱼尾。
《古文辞类纂》全书七十四卷,是由清代桐城派学者姚鼐编辑的一部古文总集。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其著作有《惜抱轩文集》《文后集》《惜抱轩诗集》《笔记》《尺牍》《九经说》《三传补注》《五七言今体诗钞》,辑成《古文辞类纂》。
是书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之作为主;其前选入战国、秦汉的部分作品,其后选入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中间选入少数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的作品。魏晋六朝之作,只在辞赋类中选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的赋各1篇,潘岳的赋3篇,在颂赞类中选晋袁宏的赞1篇。全书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13类,文约700篇,合为74卷。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
《古文辞类纂》文体分类,姚氏之见较为合理,他说:“昭明太子《文选》,分体碎杂,其立名多可笑者。后之编集者,或不知其陋而仍之。”于是他省并为13类,对于每一类文体,姚氏都述其源流,兼评所选之作者文字特点、渊源由来,推崇各类文中谁为最优作者。总的说来,该书界划分明,条理清晰,优于前此各种总集文选的分类。(何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