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录
在临泽县,有一位扎根乡土、心怀热忱的农民党员。他脚踩泥土、肩扛责任,用十余年光阴将甜叶菊的“绿叶”化作群众致富的“金叶”,让乡村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百花齐放”。“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第六批创业创新带头人”,荣誉等身,却初心如磐。他,就是临泽县民生甜叶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旭章。
破局:从“玉米独大”到“甜菊生金”
2011年,面对鸭暖镇暖泉村玉米制种产业“一业独大”、群众增收乏力的困境,牛旭章毅然站了出来。他深知,唯有抱团发展才能抵御风险。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临泽县民生甜叶菊专业合作社,提出产业与市场同步、技术与规模同步、服务与需求同步“三个同步”发展思路,带领125户农户迈出订单农业第一步。
创业初期,牛旭章白天跑技术、拓销路,夜晚研读种植规范,将甜叶菊亩产从800公斤提升至1500公斤。合作社严格对标国际标准,打造5000亩“金牌”种植基地,通过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委托的BV国际认证,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领跑者”。2020年,他敏锐捕捉市场动向,引入“一红一绿”产业战略,与山东企业合作发展辣椒种植,带动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连续十年突破2000万元,惠及当地及周边农户实现脱贫致富、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车道。
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同时,牛旭章不忘回报社会,认真落实实施“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百强合作社“联农带农”项目,参与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捐助地方公益活动资金9.64万元。
担当: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赢”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牛旭章主动将合作社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他积极探索优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带领鸭暖、蓼泉等镇800多户农户开展甜叶菊及辣椒订单种植,为当地种植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富民、助力全面小康提供示范引领。脱贫攻坚以来,确定鸭暖镇暖泉村、昭武村和蓼泉镇沟湾村60户共184名贫困户为合作社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优先为贫困户提供赊销种苗农资、种植管理、产品销售、劳务用工、农技培训等服务。2019年至2020年,为60户贫困户分红12.15万元。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拓宽就业门路,优化服务环境,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合作社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引进辣椒加工生产线两条,半自动甜叶菊打包机2台、脱叶机4台,打造育苗、加工、包装全产业链,通过加工平台吸纳周边31户农户就近务工,发放工资238.59万元,人均年收入0.96万元。合作社还成为全省农业实训基地,接待观摩学习超2500人次,其经验被《农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教材”。
共富: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振兴”
合作社壮大了,农户腰包也鼓了,如何走向共赢之路,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愿景?
2020年,牛旭章肩头再添重任——担任鸭暖镇商会首任会长。他推动“党建+商会+产业”深度融合,组建3个产业党支部,培育甜叶菊、辣椒、芦笋等30余项特色产业,打造8个党群共富示范基地。商会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一红一绿”产业,落实甜叶菊种植面积3100亩、朝天椒辣椒1850亩,完成总产值3350万元,产业带动临泽县15个自然村500多户农民增收621万多元,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双赢。按照“人人持股、户户分红、富民强村”要求,为集体经济成员按股分红,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红利。2022年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让“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成为现实。
如今的鸭暖镇,甜叶菊与辣椒红绿相映,富锶对虾游弋生态池塘,枸杞直播带货风生水起……“村企不是‘两张皮’,而是乡村振兴的‘双引擎’。”牛旭章带领商会成员探索多元化发展,推动玉米制种五化基地、小蔬菜制种“金豆豆”、红枣订单农业等遍地开花,绘就产业兴旺新图景。
从田间地头的普通农民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牛旭章始终保持着最朴素的信念:“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广袤的河西走廊上,这位“全国创业创新带头人”正以实干为笔、初心为墨,书写新时代新农人的奋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