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道路两侧依据自然状况和功能需要,分层次、分地域、分地段确定建设标准,栽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常绿和彩叶树种为辅的树种,打造乔灌草搭配的景观带;河湖两岸栽植固土能力强、水保效果好的树种,助力增强树木在水土保持、护坡护岸和水源涵养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乡村庭院引导群众自发自觉植树护绿、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边角地段见缝插绿、育苗成木、积木成林;农田防护林主林带以干形通直、树冠较窄、防护效能强的乡土乔木为主,副林带配置适生经济林树种,加快构建功能完善、规模合理、体系完备的农田防护林网。
强化基础保障,巩固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成立“百村万树千里林”行动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业务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林草、自然资源部门落实国土空间造林绿化规划用地,因地制宜布局乡村绿化范围。林草部门加大苗木培育、种苗供应、病虫害防治、日常检测等支持力度,提升乡村绿化质量和效率。水务部门强化乡村绿化用水保障,纳入年度配水计划,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恢复主要渠系或者增设乡村绿化基础水利等设施。农业农村、自然资源部门预留农田防护林建设用地,从农田林网控制率、规模、密度着手,逐步实现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落到实处。县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统筹“三北”工程、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优化投入格局。
压紧靠实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县、乡、村三级林长牵头抓总,严格落实《张掖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张掖市林长巡林制度》《张掖市林长制“四单一函一通报”工作制度》,按照“谁栽树、谁管护、谁负责”原则,细化受益权益及管护责任,破解“重栽轻管”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护林员职能作用,科学划定管护区域,加强日常巡护,确保农田防护林建设、林木灌水、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等任务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张掖市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细化县、乡、村三级林长工作职责,将乡村绿化及农田防护林区域纳入各级林长管理责任范围,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