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洁
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发展与合作部副部长马塞尔·雷泽(Marcel Leijzer)在张掖考察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以其遍及全球五大洲的旅游发展经验,为张掖旅游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您如何评价张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马塞尔∙雷泽:张掖的旅游资源种类极为丰富,涵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尤为可贵的是,游客在此既能开展多种户外活动,饱览多彩地貌风光,又能探访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如石窟艺术和那尊宏大的室内卧佛,这种多样性在世界其他地方实属罕见。
记者:您认为这些旅游资源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
马塞尔∙雷泽:谈到竞争力,我们需要审视多个维度。首先是交通可达性。如何抵达张掖?这仍存在一定挑战,目前直飞张掖的航班较少,所幸铁路连接状况良好。其次是推广宣传。我认为张掖市在国内外市场都应进行更为积极的推广。再者是产品开发。张掖市围绕独特的景点,现已开发出一些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但在拓展石窟周边山区徒步路线网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我注意到,在张掖市的沙漠景区,已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来丰富旅游产品及活动项目。我刚刚体验了沙丘滑沙,接下来我们还将体验沙漠越野车。因此,与国际旅游目的地相比,我认为张掖市的产品极具独特性。若能加强推广并进一步开发可参与的活动项目,张掖必将成为卓越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记者:6月30日,张掖举办了六月六·晒肋巴民俗节庆活动,其理念类似于海滨享受日光浴,但我们这里没有大海,有的是广袤沙漠。我们旨在借此更好地向游客展现张掖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旅游魅力。在您看来,此类民俗节庆活动对于提升张掖沙漠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马塞尔∙雷泽:举办此类民俗节庆活动是一项极佳举措,既能吸引人们前来领略张掖风采,也能向中国其他省份乃至国际宣传推介张掖。若能在此举办一场盛大的节庆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献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便能轻松借助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可自行推广,而到访游客,特别是受邀的网络红人也会自发宣传,通过其社交网络分享相关视频,为张掖市带来大量免费的推广效应,这无疑是助力宣传这片美丽地域的最好方式。
记者:目前,张掖正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以期提升张掖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您认为张掖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能否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或建议?
马塞尔∙雷泽:我认为张掖应着力于一点,不仅作为观光目的地,更要转型为成熟的度假胜地,让游客真正愿意停留数日,沉浸式体验多样的壮丽风光。大家看,我的左侧是令人惊叹的沙丘。而仅向右侧行进几百米或1公里,便是美丽的绿色农田和可供游览的乡村。其他区域还拥有马场、草原、山峦、峡谷以及马蹄寺石窟等。两月前我们曾到访过令人叹为观止的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因此,要将张掖市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不应仅限于吸引游客进行短暂观光,而应开发更多活动项目,让游客无论前往何处,都能停留两日,尽情享受并参与体验。说服游客延长停留的一个妙招,可与历史人物马可·波罗进行对比。马可·波罗当年决定在张掖停留一年,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他在此停留一年必有缘由,定是因沉醉于此。这正是您希望游客所获得的体验——让他们流连忘返。当然,他们无需停留一年,但也不应只停留一周,应让游客有充足的时间探访张掖所有景点,享受丰富的户外活动。
记者:最后,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您眼中的张掖旅游,您认为哪三个词最为贴切?
马塞尔∙雷泽:置身这片沙漠,并领略了张掖的万千美景后,加之我们刚刚谈到了马可·波罗与历史,此刻浮现在我脑海的三个词是:丝绸古道、色彩斑斓、沙漠绿洲。
记者:那么,请您为张掖未来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送上寄语,将美好的祝福赠予这座城市。
马塞尔∙雷泽:我衷心希望并鼓励贵市能够善用这些得天独厚的宝贵自然和人文资源,进一步拓展旅游产品,尤其是在丰富活动项目方面积极进行推广宣传,让全中国乃至全球的民众都知晓此地的独特性,前来领略其缤纷色彩、壮美地貌以及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魅力。我相信在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与张掖市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张掖定能成功跻身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之列。
马塞尔·雷泽先生强调“体验深度”与“故事传播”,为张掖旅游的国际化之路提供了清晰的国际视角。正如马塞尔先生所言,从丝绸古道走来的张掖,正凭借其“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和“沙漠绿洲”的盎然生机,朝着打造吸引全球游客深度体验的度假胜地目标稳步迈进。其成功实践,也将为类似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人物简介:
马塞尔∙雷泽(Marcel Leijzer)于2006年加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担任国际发展与合作部副部长。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制定和实施与战略开发、市场营销、减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国际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