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海燕 见习记者 王 钰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7月6日在兰州开幕,市体育局在前期筹备阶段对全市优秀体育企业、品牌赛事、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进行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共报送张掖祁连山冰雪嘉年华、黑河生态马拉松、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户外赛事活动资料100余份,张掖优势体育产业“亮相”兰洽会舞台。
近年来,市体育局深入推进实施“一县一品”全民健身示范引领和基层群众健身计划,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体育活动300多场次,年均承办全国、全省性赛事50项以上,带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00多场次。上半年,共组织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102项,共吸引8.6万群众、游客参与其中。体育赛事助力文旅产业、会展经济、乡村振兴等关联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带动就业、引领健康、服务发展的多元化功能日益凸显。
项目建设夯基石 全民健身添动能
日前,临泽马拉松赛开赛,来自国内外5000名跑者沿着流沙河畔,驰骋在“七彩丹霞·梦幻临泽·彩虹之旅”42.19公里的赛道上,开启充满挑战与激情的奔跑盛宴。
今年,我市的体育事业正以“硬设施+软活力”的双轮驱动模式全速前进。186个体育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3035万元资金活水注入发展血脉;107场精彩赛事贯穿城乡,全民健身热潮席卷河西走廊。体育基础设施作为全民健身的坚实保障,至目前,140个项目火热开工,15个率先完工,7月将有9个项目破土动工。从城市健身步道到乡村篮球场,从社区智能器材到多功能运动馆,一张覆盖全域的“15分钟健身圈”网络正在加速成型。
贯穿全年的省、市、县三级赛事矩阵,让城市体育影响力持续跃升。以省级赛事彰显担当,我市成功扛鼎甘肃省陆地冰壶系列赛(高台站)、2025临泽马拉松等8项省级重磅赛事与培训,高规格的办赛水准赢得广泛赞誉;市级品牌各放异彩,第八届国际商学院丝绸之路(张掖)丝域挑战赛在壮美丹霞间展开智慧与毅力的角逐,张掖市儿童青少年游泳邀请赛见证“浪里白条”的成长,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3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更是掀起乒乓球擂台赛、围棋黑白博弈、老年门球友谊赛等18项市级特色活动的热潮,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六县区因地制宜打造“奔跑吧·少年”2025年甘肃省轮滑联赛(临泽站)、高台县第十七届端午龙舟赛等81项(场次)本土赛事,让体育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市体育局扎实做好场馆开放服务,截至6月底,全市体育场累计接待市民14.9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月均客流量突破2.6万人次。体育场馆已成为张掖市民休闲健身、社交互动、享受健康生活的“网红”目的地,平均每10位市民中就有超过1人走进场馆,运动健身成为张掖人日常生活的“新标配”。
竞技青训双并行 体教融合育新苗
6月28日,甘州区大成学校欢呼声阵阵,奥运举重冠军张国政凌空举起杠铃,向学子演绎“力拔山兮”的拼搏美学,全国武术冠军郭润则刀光剑影间展现“刚柔并济”的东方智慧,他们零距离指导学子基本功,将冠军精神化作生动的课堂。触摸金牌、聆听故事,体育精神的火种在少年心中点燃,照亮“少年强则体育强”的未来之路。
随着2025年全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工作圆满收官,我市新吸纳821名体育新苗,进一步扩充张掖青少年体育人才储备。这不仅是一份“人才清单”,更是我市备战2026年甘肃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及年度全省青少年锦标赛的关键一步,为本土竞技体育的未来辉煌点燃了希望之火。此外,还开展“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活动,招募河西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读优秀本科生志愿者20人赴张掖四中、甘州区大成学校开展为期60天的沉浸式体育支教活动。同时,青训体系再获国家级认证,张掖体校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张掖竞技体育与青少年培育的双轨列车正载着城市荣耀与青春梦想驶向辉煌站台。
机制赋能强保障 服务扎根惠民生
积极谋划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长效保障机制,系统解决指导员队伍出征全国、省级赛事的关键需求,全面覆盖参赛服装、往返交通、餐饮补贴以及健身项目编排等核心费用,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其踊跃组队、奋勇争先。今年,我市精心选派优秀指导员队伍,先后45次征战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大会、全省指导员暨健身站点线上技能展示大赛、全省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等赛事,生动展示我市全民健身丰硕成果。赛场外,筹备组建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核心的“张掖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并在各县区同步设立志愿服务分队。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广场、校园操场和乡村院落,为基层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科学健身指导和专业培训服务,推动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至目前,累计组织近1000人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健身服务。
“十四五”以来,市体育局争取资金1.15亿元,实施体育项目260个,累计建成大型公共体育场12个、体育馆5个、全民健身中心5个、体育公园10个,健身步道超200公里,行政村和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全市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达62个、健身站点741个、健身团队1100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700多人,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4.9人。
“下一步,全市体育工作将深入开展体育补短板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争取和承接承办全国全省性各类体育比赛及体育培训,推进会展经济稳步发展。强化备战训练,加大竞技赛事活动及培训申办力度,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推进‘体育+融合互促,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省贡献张掖力量。”市体育局局长代海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