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农民当上“田掌柜”,企业当上“田伙计”。如何让掌柜放心?张掖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严格的“执业”规范:通过公开招标遴选优质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由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制种企业代表组成评审团进行“资质考核”,并结合各村土壤墒情、水肥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划定服务区域,实现“一村一策”精准匹配。
如今,平川镇4.46万亩玉米制种农田已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这套制度既确保了服务组织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又充分尊重了农民意愿和本地实际需求。”平川镇副镇长吴培涛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制种玉米田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田地亩均增产5%,增收200元以上,亩节水350立方米、节药20%、节肥30%,用工量减少50%,每亩综合节本增效超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