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我市以信用为桥唤醒 “沉睡”生态资源变融资活水

本报讯 (记者王晶晶) 近年来,我市以信用为纽带,联合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创新推出三大特色金融产品——“水权贷”“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GEP生态价值贷”,打通了生态资源向信用资产转化的关键通道。

破局“水困”:水权质押破解融资难。水务企业常因缺乏传统抵押物而陷入融资困境。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张掖市分行联合水务部门及兰州银行,率先明确取水权质押的法律路径,并出台全省首个节水金融服务政策。今年,民乐县园区水务公司以500万元“水权贷”获得资金活水,用于国家级工业园区供排水建设。通过专业评估水权价值、办理全国动产统一登记质押,叠加国企信用担保,一滴“解渴水”真正变成了“发展钱”。

点“碳”成金:双质押激活绿色财富。针对林业经营周期长、融资成本高的痛点,我市依托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审核认证和交易服务“三个中心”,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双质押模式。2023年底,甘肃神禾农业公司以6000亩林地碳汇收益权及林权为质押,获得300万元贷款及2.5%利率优惠。这一“以碳换贷”模式既赋予林木信用价值,又以林权质押强化风险管控,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生态估值:GEP成为企业信用新名片。如何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融资能力?我市建立GEP标准化核算体系,推出“GEP生态价值贷”。张掖祥汇园公司凭借种植基地生态评估值,获得全省首笔100万元贷款。通过全国登记系统质押及企业主信用担保,生态“高颜值”成为融资“硬通货”。目前,当地农商行累计发放GEP贷款1080万元,为农业企业开辟全新融资渠道。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5021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