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甘州黑河林场:六年“蝶变”书写生态治理新答卷

本报记者 祁晓蓓

金秋九月,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黑河西岸的甘州大地上,一场历时六年的生态革命正悄然改写着这里的底色。曾经的沙砾荒滩,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林海;昔日“春风不度”的干旱之地,如今成为集生态修复、产业融合、民生改善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样板。这一切的改变,始于2020年正式成立的甘州区黑河林场——这座全省最“年轻”的正科级公益一类国有林场,用创新与坚守,在22.55万亩的管护版图上书写了新时代西北干旱区生态治理的“甘州答卷”。

破局:创新模式破解生态修复“卡脖子”难题

时间回溯至2017年,黑河西岸沿线植被覆盖率不足5%,沙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脆弱。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尚未正式建制的黑河林场团队摒弃“就树种树”的传统思路,以科学论证为笔,在戈壁荒滩上勾勒生态修复新路径。

“要种树,先改地。”面对盐碱化、沙化严重的立地条件,林场创新性提出“改地适树”模式。跨区域调配土方1800多万方,为3.8万亩造林区域铺上1米厚的种植层,从根本上改善土壤条件。这一举措让原本寸草难生的荒滩具备了苗木生长的基础,也为后续造林筑牢根基。

西北地区造林窗口期短,一直是生态建设面临的瓶颈。林场团队大胆突破季节限制,提出“四季造林”构想:以春夏季造林为主、秋冬季造林为辅,将一年一次的“造林季”变为全年无休的“攻坚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年均造林效率提升40%,更打破了“冬天不造林”的行业惯例,为干旱区造林提供了可复制的“甘州经验”。

(下转第二版)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5021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