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沿线农家乐、民宿、特产销售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交商邮供”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更是破解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全市建成客货邮合作线路37条、融合站点117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834个,班车年均代运邮件快件超300万件。民乐县“交邮融合+电商物流”模式荣获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这条“绿色通道”走向全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服务升级: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运输服务的提质增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市通过“硬件升级+软件优化”双轮驱动,推动运输服务迈上新台阶:
——枢纽能级显著提升。山丹马场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张掖公路物流港、现代城市后勤补配物流科技园等一批重大枢纽建成投运,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枢纽体系。特别是张掖丹霞综合货运枢纽,年货物吞吐量突破百万吨,成为河西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航线再扩枢纽升级。张掖机场执行6条航线,直达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兰州、西安、敦煌、重庆、乌鲁木齐、武汉9座国内主要城市,除历史航线外,新增“广州——武汉——张掖”、重庆——张掖——乌鲁木齐等直达热门旅游城市的航线,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助力“航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定制客运,开通线路19条,投入车辆69辆,满足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部达到5A级,道路运输企业3A级以上占比提升至41.5%,服务品质持续优化。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全市新能源出租汽车占比达54.5%,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7.3%,新建充电桩74个,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同时,积极淘汰老旧营运货车523辆,新增国六货车166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了交通力量。
——智慧赋能便捷出行。95128约车服务上线运行,“车来了”“掌上公交”等小程序广泛应用,345个公交电子站牌完成升级改造,群众出行实现“指尖调度”“实时查询”。临泽县新建的5个乡镇综合服务站,集公交客运、物流、商贸等功能于一体,“一站多能”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与城市同等便捷的服务。
治理创新: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
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治理是发展的保障。全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构建“四大体系”,推动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措施,动态管控重大风险。依托省重点营运车辆监管系统,对“两客一危”车辆实现全覆盖动态监管。推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二维码信用执法系统”,积极践行“两轻一免”柔性执法,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显著。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出租车、班线客运、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等专项整治,运输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创新实施质量信用评价,将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全环节纳入信用管理,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成为行业治理的“张掖样本”。
“十四五”的五年,是张掖交通运输事业破茧成蝶的五年。从骨干路网的纵横交错到农村公路的阡陌纵横,从传统运输的转型升级到智慧绿色的创新实践,张掖交通人用实干与担当,在河西大地上描绘出一幅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