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发挥优势作用,探索网络直播带货模式,在讲好张掖故事、传递家乡声音、宣传特色产业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还不明显,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政策针对性不足。中央和省、市有关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提振消费等相关文件中,对推进电商发展进程、打造网络直播新业态、加大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要求,但这些文件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具体到地方,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落地措施,没有因地制宜出台网络直播带货促进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只是根据各自职能组织开展村播赋农、主播团选拔赛等阶段性活动,缺乏长期规划和具体文件的指导,无规范化培育和发展的政策支撑,致使各类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开展时热度高,活动持续性和后续带动力不强,难以真正助力产业发展。
产品优势性不显。我市农特产品以小农生产为主,存在产量低、总量小等问题,且多为季节性产品,产量销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源头供应能力不足,尤其是农特产品地域性品牌没有打响,尚未形成地理标志“流量产品”。在直播带货中,带货内容单一,单纯推介农特产品,未充分利用文旅资源优势探索出“文旅景点+地方特色产品”网络直播模式。去年,通过“东方甄选”、各类会展活动,我市在全国旅游目的地排位极速上升,听过张掖丹霞的人很多,知道山丹军马场在祁连山下的人也很多,但是知道丹霞附近盛产红枣、祁连山下牛羊肉鲜美的人却很少,网络直播带货与产业融合拓展不够。
人才支撑性不强。去年,全市依托各级电商中心开展各类电商人才培训40余场次,培训1800余人次;按照市委人才办《彩虹张掖千人主播团矩阵建设工作方案》开展直播、短视频等技能培训80余场次,累计培训3600余人次。虽然培训的人数、覆盖面比较大,但是综合性网络直播带货人才缺乏,参训人员受年龄、学历等因素影响,学习能力和接纳新事物能力参差不齐,真正将农业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产品优质特性融入直播内容,用新颖的角度打开直播流量的能力较弱。加之许多带货主播受雇于企业,只是把直播带货当成一份工作,直播带货的积极性不高,个体直播带货者虽然接受了电商直播培训,但学以致用转化能力较弱,达不到引流增量的效果。
物流费用偏高。网络直播带货主要是以当地农特产品为主,各电商分散销售,订单零星散发,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形成大宗农特产品订单较少,无法达到物流快递公司包邮要求,致使物流价格高于产品成本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致使产品销售量无法增长,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策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以及网络直播、电商发展的市场要素,制定网络直播带货具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电商服务、产品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体系,通过出台相关财税、行政审批、行业监管等政策,对本地的龙头企业、传统产业、直播电商配套行业等进行扶持和引导,鼓励不同规模企业和电商平台优化升级运营模式,形成从收购、包装、直播销售、物流运输等方面符合我市实际的网络直播带货模式,引导鼓励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开拓电子商务新路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有效借助网络直播营销新模式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地方标志性品牌培育。重点支持我市特色农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发掘培育本地质量优但知名度较低的特色产业品牌,结合市场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特色品牌打造及推广方案,统筹产品质量、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现有品牌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内统一的公用单品品牌,孵化一批网货品牌。同时,推动品牌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重大举措,使特色品牌更加规模化专业化,进而辐射市内其他特色农业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充分发掘乡村文旅融合潜能和优势,打造特色地标品牌,培育“网红打卡点”,将直播带货与旅游宣传融合,打造综合性沉浸式直播基地,以文旅品牌推动文旅、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专业直播人才及运作团队建设。完善网络直播带货专业化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通过向外招引、向内培育的方式夯实网络直播团队,培育对本地农特产品、文旅产品全面了解,并熟悉直播带货特点、规律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结合省、市人才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电商、网络直播类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保障、平台搭建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引入东部地区专门的网络直播运作团队,帮助培育一批粉丝量大的本土直播网红,并对账号运营进行指导,直至成熟。充分发挥直播网红辐射带动作用,与现有电商企业实现“精准配对”,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既“筑巢引凤”又“引凤筑巢”。
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建立健全农特产品配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保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损耗降到最低,在消费者群体中树好口碑。重点对接拼多多、抖音、京东等较为成熟的网络直播平台,立足本地实际定制化打造一套属于平台、直播主体、企业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体系。统筹协调发改、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分析区位、路况、优势、潜力等发展要素,寻找当地农特产品物流网点的最佳点位,设立展销和配送发货中心,鼓励政府与物流企业协商物流费用问题,在产销旺季建立“物流专用通道”,降低整体区域电商直播物流成本,推进降本增效,切实解决农特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