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铸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之魂

□ 赵永全

文化发展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之一。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必须要注重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创造方面的强大精神活力,这就为铸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灵魂指明了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是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根本。中华文化流传五千多年,最有理由自信。孔孟老庄程朱陆王、《四书》《五经》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与遗产,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通过报刊、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种现代平台,运用文艺、绘画等各种形式,借助各种场馆等文化机构场所,普及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对精彩的传统文化叹为观止。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进程中,文化方面,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在进一步创造后转化和创新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首先要以更加新颖的表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贴近,把它讲通透、通俗,并将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其次要紧扣时代需求,借助科技与产业,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科技成果不断更新换代,想要更加有力度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借助科技产能优势和新兴数字化战略。新时代面临新任务,要更加主动地推动现代化进程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协调,使其真正能够活起来,以新姿态走入现实生活与现代社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根本不能轻易忘记,文化传统也坚决不能随便丢掉。因此,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必须要有相应的时代价值引领,就是党中央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天下为公的担当意识,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体现在治国平天下,对社会家庭的担当体现在齐家,对个人自身的担当体现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与基本特征,把关系到公民、社会、国家的时代价值内涵,相互整合成为一个全新的有机统一整体,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承担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时代重任,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人们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之下,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新时代,随着整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各种各样的需求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品质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前,要做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为广大群众及时提供更多丰富的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生活大餐。一些风靡大江南北的美食类纪录片,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美食文化的熏陶;被保护利用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建筑,被修复如旧的农耕文化、中医药、古文字重现神韵,让原汁原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在群众身边;面向基层大众的戏曲进乡村、进校园,重振传统节日文化等系列活动,更是让群众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掌握文化话语权。新时代,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只有争取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符合的国际话语权,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身历史文化的最大影响力。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使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内涵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不仅重现昔日亚欧不同文明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辉煌场景,还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尤其是中国在中亚国家开设的孔子学院,带动“中国文化热”持续升温。当前,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成为中国文化形象的闪亮名片。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追求,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天下一家”的智慧,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义利观等思想文化理念,绘就了共同发展的和美画卷。

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主动应对前所未有的一切挑战,积极承担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开拓进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新文化,实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新时代文化新辉煌的光荣历史使命。(作者单位:高台县委党校)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