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冬梅
身穿红马甲,或是在大街小巷,或是在田间地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近日,临泽县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如期举行,志愿者代表纷纷走上舞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暖心感人的故事。
老骥伏枥“活力”有我
“虽然我们年事已高,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但大伙儿还在时刻关注着临泽的发展,胸怀全局、心系发展、共创未来的责任和情感不减当年。”61岁的刘忠伟登台说。
2018年11月8日,“五老宣讲团”组建开讲,标志着临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老”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五老”志愿者整编组建6支宣讲小分队,走进城乡校园、乡间小道、广场舞台、农家庭院、道德讲堂,活跃在枣乡大地每个角落。目前,58名“五老”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83岁,年龄最小的也在50岁以上。
微光成炬,向光前行。在“五老”带动下,“戎耀枣乡 老兵宣讲”等多支老年团队逐渐显现。他们凭借各自多年沉淀和积累的政治经验、威望和力量优势,坚持不懈、竭尽所能,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发挥余热。
正义大兵“温暖”有我
“大兵”不是“我”,大兵是“我们”。从“抹不开的面子”到“婆婆也是妈”,从“我不是赌神”到“我们不信邪……”“大兵讲法”文明实践项目以全新的视角映入观众眼帘。
对志愿者来说,普法宣传是基层的常规工作,但对群众来说,却是解决了他们的心头大事、揪心难事。2022年3月以来,“大兵讲法”栏目深挖“土”资源,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故事通过情景再现、精准匹配普法内容分批制作短视频,累计点击转发达20万余次以上,超150名村民主动化身“王某”“李某”,志愿者队伍里“大兵”越来越多。
“大兵讲法”不仅获得身边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也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与支持,这是最值得“大兵”欣慰的事。该项目通过“线上”的本土热点话题缩短城乡距离,同时在“线下”的现实生活中拉近邻里关系,让村民们更有人情味,日子越过越和谐。
敬比赛夸“幸福”有我
“丧妻的坚强汉子,女儿的伟大父亲,90岁老人的孝顺儿子……他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30多年不离爱的坚守。”这是倪家营镇梨园村4社村民对康志的评价。
“我就选他,给他点赞。”“我也选他。”在“敬比赛夸”评议会“好儿女”评议环节,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自主审定心目中的“好儿女”。
“敬比赛夸”以敬老人、比公婆、赛媳妇、夸邻居为内容,由倪家营镇于1998年首次提出。该活动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经社“评议小组”初评,再由村“评议团”开展民主评议,用群众自主评出来的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引导更多村民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互助友爱、与人为善,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
社会风气的改善,贵在持之以恒。该项活动已有26年历史,从镇村提倡引导、村民组织评议逐步演变为群众自发实施,由单一的评议过程转化为群众讨论、群众制定、群众认可、群众执行、群众监督的实践过程,教育村民由“管制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近年来,多次被国家及省级媒体深度报道,受到各级部门和当地群众的肯定与支持。“敬比赛夸”已成为乡村善治的文明样板,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好。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志愿服务是润物无声的爱心善举。此次活动现场,33个参赛项目路演“大比武”,活动精彩纷呈,项目载体丰富,最终15个项目脱颖而出。从宣传发动、组织申报、总结提炼、审核展播,再到现场路演,整场活动凝聚着全县425个志愿服务组织、2.8万余名志愿者的奉献与大爱,全方位展示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探索和丰硕成果,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益尝试和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