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 琳
接待游客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感受革命精神,深入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宣讲西路军故事,到其他革命纪念馆开展馆际交流互学共进……今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拓宽教育路径、推动教育发展,做好场馆建设,对外形象不断提升。
旅游产品升级
丰富教育新形式
该馆十分注重发挥公众教育职能和红色文化主阵地作用,陆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围绕西路军红色文化,线下推出“赓续红色血脉 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等社教活动,线上依托“融媒体矩阵云展馆+微视频+红色故事宣讲”多维形式,打造“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系列青少年主题教育,吸引8万多人次参与。深入大、中、小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及西路军故事进校园活动78场次,推出文创产品20多种、红色研学大礼包1件套,引导游客听党课、讲故事、重走红军路、吃忆苦思甜饭、体验红色运动会,在推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同时,感受西路军革命先烈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党的赤胆忠心和伟大的家国情怀。
智慧服务引领 拓宽教育新路径
纪念馆注重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和红色基因传承,通过打造“行走中的纪念馆”“网上红馆”,让文物、展览、体验活动成为生动的教材和直观的教科书。先后建成5D影院和文创超市,对展陈馆进行改造提升,改造“血战高台”场景、完成倪家营战斗场景、石窝会议场景的多媒体播放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声、光、电、影”等科技手段丰富游客参观体验,推出VR数字化虚拟展厅2个,增加国防教育元素,强化馆内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积极探索智慧旅游新模式,推进红色景区智慧化建设,通过“融媒体矩阵云展馆”等数字化手段,开设虚拟数字展馆、全景VR、云展馆、线上直播等形式,实现红色文化可视化全景式展示,有效提升纪念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纪念馆在社会教育与科技创新方面深度融合。
带动作用明显 推动教育新发展
今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入选的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积极融入甘肃省红色旅游发展布局,培育以纪念馆为龙头,县内遗址、遗迹、生态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为基点,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西路军主题公园、红军营等为支撑的“红色+”旅游线路,策划推出“播撒红色火种,从南梁到高台”等串联全省的红色精品线路。同时,通过加强党史军史学习、岗位练兵、礼仪培训、讲解技能提升、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策划等专项培训,不断提升讲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锻造一支过硬队伍,让纪念馆更好保护革命遗址遗迹、传承好红色基因,更好带动县域红色旅游向“全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