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从昔日杂草丛生的乱石滩,到如今张掖生态环境的加湿器、制氧机,十几年的生动变化,成为我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至目前,公园累计完成退耕还湿地3163亩,恢复湿地植被5000多亩,疏浚渠系23公里、河道4公里,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日趋向好,湿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能够调节区域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人们可以来到湿地散步、健身、赏景,极大提升了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湿地博物馆讲解员梁雅琼感慨道。
绿水青山、美丽河湖、宜居家园……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生生不息的人类离不开水。我市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建设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严格落实“全线闭口、集中下泄”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制度,自2000年以来,连续25年完成黑河分水国家战略任务,累计调水285.83亿立方米,占来水量的61.29%,为加强国防建设、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全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的黑河两岸,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污染防治“守护”幸福家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我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空气质量,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绿色明珠”。我市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引入无人机监测技术,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六大行动,不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水,是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要素。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扎实做好源头管控,加力保障生态用水,持续满足重要水体的生态用水底线需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这几年,我们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让每一个在张掖学习、工作、生活的人都感觉非常舒适。”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研究员敬文茂说到环境变化时,眼中满是幸福。
绿色低碳增添幸福感
城市里,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古朴建筑相映成趣;街道两旁,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其间,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口袋公园”增多,市民悠然漫步其间,尽享清新空气;夜幕降临,节能路灯温柔地照亮归家路……张掖,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低碳生活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向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稳步前行。
“零碳酒店”“零碳校园”“零碳会议”的不断涌现,是张掖这座城市践行节能低碳理念的积极回应。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城市发展道路,聚焦低碳能源、低碳机关、低碳社区、低碳交通等方面,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积极探索“零碳”城市创建路径,全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完成并发布张掖市2021年和2022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400万亩草原碳汇和35.1万亩林业碳汇交易,实现碳汇收益1.03亿元。绿色低碳社会风尚的形成也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祁连山的生态蝶变,到黑河湿地的和谐共生;从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张掖市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人气聚、效益增的绿色发展新路。未来,我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底色,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