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金牛贷’政策的亮点在于贷款以活畜抵押、存单质押,农户零投资、低利率,养殖风险由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担,农户不承担任何风险。”赵自亮表示,创新活畜抵押担保贷款的“金牛贷”,为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和肉牛养殖统一技术服务,既解决农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又抵御了养殖风险,还消除了农户发展牛产业的后顾之忧,为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黑泉镇“金牛贷”的创新做法,不仅让广大农户实现了“低门槛、低风险”的养殖愿望,也让肉牛养殖户提振发展信心,增添发展动力。“今年虽然市场低迷,但全镇仍新增养殖1300多头,肉牛存栏量1万头,奶牛存栏量1.6万头。”赵自亮说。
“牛”棋招招连环,“牛”局步步领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独特优势,抢抓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机遇,将牛产业作为强农富民的优势产业强力推进,先后制定出台《张掖市牛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张掖市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2025年)》等文件,市县区每年安排牛产业专项发展资金1亿元,持续推进肉牛冻配改良、良种选育、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和市场建设、标准化养殖。近三年,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肉牛增量提质项目等资金近3.5亿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50多亿元,着力打造肉牛产业、优质奶业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牛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在各类“牛”政策、“牛”布局支撑下,牛产业已成为全市特色优势最突出、群众参与最广泛、助农增收最明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集群。2018年以来,全市牛饲养量年均增长8.2%,2023年达108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近百万头,奶牛存栏量达10万头。牛产业一产产值达51亿元,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优质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养牛收入196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6%,张掖老百姓已将牛产业的“金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从事良种娟姗奶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优质饲草料种植加工等循环产于一体的甘肃云鑫实业有限公司在精心饲养繁育“牛中贵族”娟姗奶牛的同时,与甘州区甘浚镇签订娟姗犊公牛投放代养意向性框架协议,建立“母畜企业集中养殖+仔畜农户分散育肥+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的云鑫联农带农模式,由甘肃云鑫将6月龄以上、体重150公斤以上娟姗犊公牛投放到甘浚镇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代养,育成牛达到出栏标准后(500公斤左右),由甘肃云鑫按照每公斤高出市场价格2元回收育成牛,进行屠宰加工,代养合作社(农户)通过养殖环节获得收益。“这种灵活的养牛政策,既是企业的‘良选’也是农户的‘良配’,共同抵御和消除当前面临的养殖风险。通过投放代养云鑫娟姗犊公牛,养殖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甘浚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兽医师雒自全说。
张掖地处世界公认的“北纬38度”农畜产品黄金产区,充足的光照条件、洁净的雪山融水、较大的昼夜温差,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环境。3000多万亩天然草原、130万亩人工饲草和200多万亩农作物秸秆,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保障。“天然资源优势是我们的发展底气也是信心所在。目前针对牛产业低迷的情况,政府、金融机构都给予了支持,同时在引智引才和技术升级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吉鹏鼓励养牛人,张掖牛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强劲的基础,完全有能力应对低迷期,大家都要坚持,沉住气、铆足劲,相信牛产业的春天很快会到来。
“应对低迷市场,离不开政策支持,更需要自立自强、创新求变。”蔡吉鹏说,该公司积极采取稳牧业夯基固本、抓乳业转型升级策略,在牧业养殖方面,通过合资牧场保销、养殖数量控制等方式,从面上稳住养殖板块基本盘。在乳业发展方面,通过开辟乳类产品精深加工新赛道来提升产品竞争力,重点聚焦稀奶油、凝乳块、奶酪等乳类原料产品发力,以抵御行业疲态带来的冲击。“近期,牛价走低,公司打算购买5000头左右的6月龄牛犊,一方面有效盘活部分空置牧场实现牧场资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有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大企担当的姿态减轻周边地区部分中、小、散养殖户存栏压力,为拉动畜牧养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蔡吉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