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 保
近年来,临泽县职教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提升中职学校关键教学能力。
聚焦打造“金专业”,着力优化专业布局。围绕全县“一核四廊多点”空间布局和“一城五县”建设要求,按照做大计算机应用专业,做优种子生产技术专业,做靓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无人机操控专业,做强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思路,针对2024年全县职普招生比调整为2:8的实际,果断停办建筑工程施工、幼儿保育等专业,中一年级开设专业由原来的10个专业“瘦身”为5个。大力试行现代学徒制,与上海梦莲娜美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中医康复技术、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行“1+1+1”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至目前,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与维修被确定为“省级骨干专业”,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与维修、种子生产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被确定为“市级骨干特色专业”。
聚焦打造“金课程”,着力提升课堂效益。持续开展“备有效教案,上高效课”活动,坚持开展目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先进教法的推广运用,并形成常态。在文化课和专业理论教学中,要求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精心预设问题,提高问题预设的有效性;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实训课教学中,大力推广运用“明确目标——精讲点拨——示范操作——操作练习——评议反馈”五环节教学法,努力实现教师教学观的“四个转变”,构建教、学、练相互促动,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的技能训练课教学模式。《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等43门微课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甘肃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微课”,制作《哲学与人生》《植物生产与环境》《电工基础》3门在线精品课程。
聚焦打造“金教师”,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同时,认真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选派教师参加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近三年累计各级各类培训教师268人次,一线教师培训覆盖率达100%,通过组织校内二次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制定下发《教师专业建设五年发展规划》《骨干教师认定培养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管理办法》,组织校级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评选。目前,学校有省、市、县级骨干教师32人,临泽名师4人,县级及以上各类名师工作室11个、校级名师工作室3个,“双师型”教师40人,形成了以省市级骨干教师为引领、县级骨干教师为主体、校级骨干教师为补充的梯级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带动全体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近三年教师技能大赛市级获奖41人,省级获奖23人,77人次在省级其他竞赛中获奖;累计43节微课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学科德育”微课,1项案例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累计立项省级教研课题5项,新申报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8项。新认定“双师型”教师40人,占专业课教师的78.43%。
聚焦打造“金教材”,着力优化教学内容。着力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与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密切协作,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模块,采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编写《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1+X”证书培训手册》等7种专业实训教材,将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编入教材,探索开展模块化、项目化、清单化技能实训,不断增强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聚焦打造“金基地”,着力落实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融合发展模式,根据专业开设情况,找准合作对接点,精心遴选部分企事业单位,按照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共同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共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的“六共同”要求,开展校企合作,制定校内1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23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引导教师学习行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聘请23名行业技术人员来校开展技能辅导和创业创新大赛辅导,组织学生赴企业开展校外实习,使学生在“真刀真枪”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建成校内实训室60个,实现了各专业在校内实训全覆盖。
(作者单位:临泽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