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录
四月的张掖,春染丹霞,绿漾湿地。2025年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暨第九届全国大赛甘肃选拔赛决赛在河西学院举行,全省14个市州的34名科普精英齐聚“丝路明珠”,以科学为盾、知识为灯,展开一场智慧与使命交织的科普盛宴。
“选拔行业精英,凝聚防灾力量!”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开场词,大赛在河西学院学术报告厅启幕。我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选手钟青瑞以数据为引、使命为核,动情讲述备赛中的思考:“如何让‘伏地、遮挡、手抓牢’成为肌肉记忆?如何将‘砂涌’现象化作百姓语言?”她的发言道出全体选手的心声: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守护。
“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全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与14个市州的科普精英同台竞技。希望通过此次比赛,将防震减灾知识分享给每一个人,让防震减灾活起来、动起来!”来自省科技馆的选手王一凡表示。
大赛由“我秀科普”“我讲科学”及评委问答三个环节组成。选手以“一分钟我秀”展现个人风采:有的用快板书演绎地震预警原理,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有的化身“建筑减隔震工程师”,用模型演示技术原理,直观生动……在4分钟自主命题讲解中,选手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地震预警原理、房屋抗震设计等专业知识,辅以动态演示和情景模拟,让晦涩的科学术语化为生动的防灾指南。评委提问环节更是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住在高楼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险?如何让社区老人快速掌握避震要领?”面对专家犀利发问,选手沉稳应答,提出“视觉化、场景化”传播策略,赢得阵阵掌声。
“选手在比赛中善用个人才能特色创新科普形式,对科普有独特见解或发现,充分体现了其热爱科学、科普使命感强的特质。”评委陈海峰说。
“您好,我是地震预警系统,一个时刻准备发出警报,守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智能助手。”来自临夏州的选手陈虹化身预警系统,通过对比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的区别,生动阐释了其工作原理:“地震发生后,我利用横波与纵波的速度差,抢在灾难形成前发出警报。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中,我提前12秒向临夏发出预警,25秒向甘南预警,29秒向兰州预警,为千万人争取了逃生时间。”选手们以赛促学,将科学融入生活细节。评委李瑛感叹:“选手用‘预备,跑!’的比喻,让公众记住避险要领,这正是科普的意义。”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颁发最佳形象奖、最佳口才奖。这场赛事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科普使命的接力。正如省地震局副局长张元生所言:“你们笔下的每一个科普文案,口中的每一句防灾口诀,都可能在未来某个灾害发生的瞬间,托举起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