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登成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效的延续和深化,是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化学习,锤炼党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实际行动改进作风、树好形象、赢得民心。
一、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是党的历史智慧和实践传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将其视为党的生命线。从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演进与深远影响
1927年秋收起义后,党的军队纪律松弛严重影响了军民关系和部队的战斗力。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等基本要求,与旧军队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党对人民利益的尊重和维护。1928年,在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进一步规范了部队的行为准则。此后,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完善,最终于1947年定型为以“人民性”为核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针对“大跃进”引发的浮夸风、命令主义等作风问题,继而制定了适用于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事求是、民主集中与群众路线。尽管因历史原因未能长期贯彻,但其中蕴含的群众路线理念对后续作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是紧盯作风建设不放松,严明的纪律作风始终成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保障。
(二)中央八项规定的历史传承和实践创新
2012年,针对“四风”问题,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既继承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精神内核,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结合新时代实际有所创新发展。在继承方面,八项规定延续了党对纪律和作风建设的重视,强调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创新方面,八项规定突出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要求中央政治局同志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全党树立榜样。同时,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约束和监督,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理机制。八项规定的实施,带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极大提升,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共中央提出八项规定是顺应时代的战略抉择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环境和治理结构的变化,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构成了严峻挑战。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正是党中央以极大政治勇气,应对这些挑战的战略抉择。
(一)党的纪律作风建设的核心与时代要求
党的历史经验及其实践充分证明,党的纪律作风建设始终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核心。在革命战争时期,纪律作风建设是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支撑。无论处于何种历史时期,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巩固群众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继续传承这一红色基因,以坚定不移的精神推进纪律作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才能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二)顺时顺势改进作风的战略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偏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生蔓延,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度削弱。面对这些问题,党中央果断出手,制定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上率下”,党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发扬“钉钉子”精神,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对特权思想、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进行严肃整治。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了有力震慑,筑牢了党的执政根基。
三、贯彻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长远民心工程
作风建设关乎党性体现,是群众评判党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中央适时研究提出八项规定并制定实施细则,一项一项抓落实,驰而不息纠“四风”,加固了“民心工程堤坝”,取得了实效、赢得了广泛赞誉。
(一)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实施回应了群众期盼彰显了为民初心
一段时期,人民群众对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深恶痛绝,他们期盼整治不良现象,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廉洁的社会环境。中央八项规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具体事情抓起,切实解决群众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是党对人民群众期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勇气、信心和决心。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小切口”彰显大决心,回应了人民对廉洁政治的期盼;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推进基层减负,使干部得以聚焦实事,提升了办事效率,满足了人民对高效政府的期待;整治特权思想,倡导节俭新风,回应了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呼唤。从脱贫攻坚到抗疫斗争,弘扬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本色。党的优良作风成为凝聚民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持续深入贯彻落实过程中,有效遏制了“四风”问题的蔓延,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为各项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地见效
八项规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有效的制度安排。对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必须深化学习理解,强化实践执行,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全党全社会得到长期贯彻落实。正如总书记所言:“要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将八项规定精神长期坚持、深入推进,使其成为党永不褪色的金色名片。
要加强学习领悟,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提升能力素质,结合实际情况,将八项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严格执行,不打折扣、不走样,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要树牢宗旨意识,弘扬优良作风,自觉服务群众,以实干实效赢得群众信任。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协同配合,认真履职尽责,推动改革和发展。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慎独慎微、抵制腐败诱惑,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抓手,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能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