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5月07日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形成了“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三年来共审定玉米新品种303个,新增精细化加工线92条,自主营销结算种子数量增幅明显,去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10.2亿元,较改革前增加62.5%。良好种业生态逐步构建。初步建立地企基地共建共管、多方合作共赢的良好产业生态,累计建成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107万亩,吸引中农发种业、河南豫玉等知名企业来张投资兴业,推动优质基地与优质企业健康、良性、有序结合,持续打响擦亮“张掖种农”劳务品牌。产业综合效益实现跃升。农户收益稳定增长,种子款项从“跨年兑”变为“当年清”,比较效益持续巩固,玉米制种收益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财税贡献大幅提高,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幅分别达到改革前的5.96倍和3.56倍。

问:作为张掖市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的深度参与者,面对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企业如何实现从“政策红利承接者”向“产业生态共建者”转型?

答: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从一家根基薄弱的“外来户”蜕变为扎根发展的“本地郎”,这一历程与张掖市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的深入推进密不可分。自1988年进入“张掖制种圈”以来,历经30余年深耕,于2011年正式注册成立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并逐步成长为种业领域的标杆企业。三年的改革试点不仅验证了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承载力,更凸显了优质企业的内生动力。2024年,公司玉米制种面积扩大至3.05万亩,产种量达1400万公斤,实现产值2.72亿元,以亮眼数据印证了改革成效与企业实力的双重提升。

在育种环节,建立登海种业西北科研中心,致力于开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种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同时利用分子育种等现代化生物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在生产环节,建成集数据交换、北斗定位、气象预警、土壤环境、病害防治和质量管控于一体的田间智慧系统,为种子生产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在加工环节,建成亚太地区烘干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种子加工生产线,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日烘干玉米鲜穗1000吨以上,日包装成品小包装玉米种子120吨以上,每年可加工玉米种子籽粒2万吨以上。

改革实践证明,无论当下还是未来,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一定是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过程可控、全流程可溯和全生命周期可监管、可调节,一定能让这个产业链更加完善、创新链更加活跃、价值链更加高级。张掖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将主动担起农业科技创新的担子,全面落实改革举措,全力打造玉米种子行业标杆。

问: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对玉米种子新品种选育、优质基地土壤改良等方面有哪些正向影响?

答:改革试行三年来,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把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集中优势兵力,立足职能职责,围绕新品种选育、土壤耕地质量提升、单产提升等工作扎实开展科研攻关,助力我市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

在新品种选育方面,重新组建玉米育种团队开展自主研发,多方收集玉米基础材料1322份进行自交繁殖,选择323份形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构建11个基础群体,现已完成基础群体的杂交组配和自交工作。同时开展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抗茎腐病基因筛选上的探索应用,加速自主选育进程。

在制种基地耕地质量提升方面,针对我市玉米制种基地连作障碍问题,市农科院围绕科学施肥、土壤生态修复开展技术研究。以精准调控为核心科学施肥,制定完善减氮、控磷、调钾、补微的施肥方案,优化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土壤质量检测,分析土壤连作障碍机理机制,研发土壤调理剂,逐步总结玉米制种基地土壤连作障碍消减技术。

在单产提升方面,市农科院把增产和降本作为提高产业效益的主要措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产业发展优势短板、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和更新科研思路,提出了增加密度、提高肥效和水效的研究思路,总结了玉米制种高水效、高肥效、增密度的“两高一增”单产提升技术,推动张掖种子平均亩产达574公斤,单产提升15%。

下一步,张掖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作用,实施种业科技计划项目,打造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围绕玉米种业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土壤肥力改善等扎实开展科研攻关,强化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加大玉米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叫响擦亮“张掖有种·种天下”品牌。

问: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市将如何打造“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2.0版”?

答:张掖市将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种业全链条升级,围绕种业生态优化实施多维突破。持续优化种业生态。做强市场主体、‌基础设施、育种创新、产业环境等种业生态要素支撑,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生物育种基地。支持有生物育种能力和资质的企业强化生物育种创新,抢占市场先机,努力将张掖打造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生物育种基地。持续优化配置改革。深入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全力支持国家阵型企业发展。坚持以建设“五化”基地为抓手,在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方面持续补短板,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强化种业科技攻关。建设张掖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大力开展绿色优异种质筛选。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选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制种大县奖补资金倾斜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持续降低对外品种依赖,提升本地企业利润水平。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加大总部企业招引力度,设立总部企业绿色通道,持续吸引企业落地。加大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力度,推动种子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做响擦亮种子品牌。推行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评估,创建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知名品牌示范区,全面开展种子质量认证,进一步打响“张掖有种·种天下”名片。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